首页  >>  产品服务   >>  业界动态

新华社客户端刊发《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传》书评

日期:2020/05/08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微信截图_20200508123218

作者:(哈萨克斯坦)М.Б.卡西姆别科夫

译者:张俊翔

书号:978-7-5213-1407-6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传》非常值得一读,尤其是对于专门研究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学者来说,读完此书便会更加了解这位领导人是如何领导国家走上独立之路的,又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使国家成为中亚地区当今的领头羊的。

这本传记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纳扎尔巴耶夫在青少年时代就出类拔萃。走上社会后,他从炼钢炉前的炉前工,一步一个台阶走到国家最高领导职位,中间没有跳过级,甚至还当过几个月保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的经历是对孟子这些话的绝佳演绎。这本传记是总统办公室主任卡西姆别科夫撰写的。卡西姆别科夫跟随纳扎尔巴耶夫工作多年,对他担任总统后的工作、生活经历了如指掌。传记作者为写此书下了一番功夫。传记虽然用编年体方式记述纳扎尔巴耶夫的各种经历,但为显示传主的个性特点,所选素材并不平淡,很有针对性。例如,纳扎尔巴耶夫12岁时就对音乐很着迷,冬不拉、手风琴都玩得不错,并且已经开始创作歌曲。后来国家独立后,他亲自修改并确定国歌歌词,这就不令人奇怪了。哈萨克斯坦国歌曲子雄壮有力,歌词意深情长,是一首杰作。

我第一次见到纳扎尔巴耶夫是在1993年他正式访华期间,当时,我作为外交部欧亚司的领导参加了两国领导人的最高级会谈。纳扎尔巴耶夫在发言中表示,哈中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双方应建立永久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访华期间,我陪同这位领导人访问了上海,并考察了刚建立起来的浦东新区。在与新区领导的交谈中,我发现他特别关心中方吸引外资的细节。有幸的是,2000年初至2003年末,我出任驻哈萨克斯坦大使。自然,在这段时间里,我便有机会多次与纳扎尔巴耶夫零距离接触,对他的了解也逐渐加深。他领导国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他也因此被人民称为民族领袖。纳扎尔巴耶夫是一位学而不厌的领导人、一位极有魄力的民族领袖、一位勇于发声的探路者,而他与中国,更是早在60多年前就已结下不解之缘。

一、一位学而不厌的领导人

从此书提供的历史材料可以看出,纳扎尔巴耶夫从小酷爱学习:从中学时代的学习笔记、证书,到参加工作后的记事本,从担任国家领导时的讲话修改稿,到为纪念馆所绘制的设计草图,这些史料从侧面证明,是刻苦学习成就了他的事业。纳扎尔巴耶夫在中学和大学里学过德语。他担任总统后,又开始学习英语,那时他已50多岁了。书中展示了他的学习笔记,从中能够发现,他对英语兴趣很大,此笔记本原件也属首次公布。论到学习的重要性,他曾说:“国家选择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方向,因为各国的比较优势正在越来越少地取决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或是廉价的劳动力,而是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的具体利用。”他也曾鼓励年轻人:“需要努力再努力……知识和追求是没有尽头的。中国古代智者说:‘人生有限,学无止境。’……力量和财富就在学问之中……如果年轻人选择仁爱、知识、责任和公正而不自私,成功就将与之相伴。”纳扎尔巴耶夫通过勤奋学习,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他亲自撰写的20多部大作,涉及政治、经济、金融、外交、历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2009年1月,纳扎尔巴耶夫在访问印度期间,首次提出要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以改变现有世界金融体制的管理原则。显然,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此问题的深刻研究,就看不到现有金融体制的本质顽疾。可以说,在外国领导人中,能写出这么多著作并有独到见解的人并不多。

二、一位极有魄力的民族领袖

纳扎尔巴耶夫曾说:“每一位领袖都要树立一个需要征服的高度,要有成就大业的梦想。如果没有理想,何必投身政治,领导一个国家呢?为了达到目标,要准确牺牲自己,要冒失去个人威信和个人命运的风险。”他在处理一系列重大事件上,特别在迁都问题上充分表现了自己的魄力。1994年7月,在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他提出了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往阿克莫拉,并把新首都建成国家未来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中心的建议。他列出了迁都的四大理由。然而,这一建议如同一个响雷,炸起了與论风浪。“好大喜功”“政治作秀”“个人首都”等反对声或嘲讽声四起。但纳扎尔巴耶夫并不理会这些,仍然不断阐述迁都之利。经过三年准备,1997年首都正式迁往阿克莫拉,不久阿克莫拉更名为“阿斯塔纳”(2019年改名为“努尔苏丹”)。当时除了国家统计局暂留阿拉木图外,其他政府部门几乎同时迁走。哈萨克斯坦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迁都,速度堪称“世界之最”。传记中披露了不少迁都的细节。

今天,新首都的建设已经到位,各种建筑既彰显了现代化设计的宏大气概,又展示了传统元素的民族色彩。纳扎尔巴耶夫参与了所有大型建筑的设计方案。如果你到新都,还会发现一座外形独特的中国式建筑“北京大厦·阳光酒店”。这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与纳扎尔巴耶夫谈定的项目,我当时也在场。2001年9月,朱镕基在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首次政府首脑会议期间,与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了双边会谈。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希望中方帮助哈萨克斯坦在新都建一个饭店,朱镕基总理当即表示:“你们要建多高就建多高。”2015年,“北京大厦·阳光酒店”建成,成为接待国宾级官员的豪华建筑。今天,新都人口已近60万(迁都时仅20万),迁都奇迹已载国家史册。

三、一位勇于发声的探路者

纳扎尔巴耶夫任总统期间,提出了多个重大外交倡议,大部分都获得了成功。第一个,也是对国家有历史意义的倡议,就是召开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这是他于1992年10月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最初国际上反应并不热烈,以为他不过是提个倡议而已,且哈萨克斯坦是个独立不久的国家。不过,自此之后,纳扎尔巴耶夫开始着力推进,几乎动用了所有外交资源。他要求哈萨克斯坦外交部立下军令状,把争取亚洲国家对亚信的支持作为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表示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中国和俄罗斯最先对此倡议持支持立场。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亚信会议第一次峰会于2002年6月4日在阿拉木图举行。亚信会议16个成员国,联合国、欧安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国际组织及观察员国的代表都参加了此次峰会。我当时作为中国代表团团员出席了全体会议。会议很是成功。为表达对中俄支持的感激之情,峰会召开当晩,纳扎尔巴耶夫只邀请了时任中俄领导人出席家宴。正如传记作者所说,亚信会议的主要意义在于:“亚信会议向世界展示了哈萨克斯坦及作为21世纪初国际关系和安全新架构的创立者之一纳扎尔巴耶夫的智慧和组织才能。”此后,在纳扎尔巴耶夫的倡议下,哈萨克斯坦又成功举办了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以及其他多个大型国际会议。

四、一封六十多年前的信

书中还公布了纳扎尔巴耶夫中学时写给中国四川自贡市第五中学青年教师周伯川的信。1957年11月5日,周伯川写信给苏联共青团中央,希望能与一名中学生建立通信联系。苏联团中央当时将此信转到了哈萨克斯坦团中央,哈萨克斯坦团中央最后选定纳扎尔巴耶夫给周伯川回信。纳扎尔巴耶夫1958年3月向周伯川写了回信,他在信中说,他很荣幸能够和来自中国的共青团员成为笔友,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他时刻准备着为自己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这两封信用哈萨克文同时刊登在1958年3月16日的《为共产主义奋斗》区报上,还配上了周伯川的照片。现在读者可能不知道,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两国教师、学生互相通信很普遍,被认为是很荣耀的事,书信内容主要是相互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我在中学期间就看到过苏联中学生写给我俄语老师的俄文信。遗憾的是,中苏关系恶化后,两国民间通信就慢慢中断了。这份历史纪录非常珍贵,它告诉读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纳扎尔巴耶夫与中国就有联系了。读到这个故事,我不由地想起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西汉两位公主远嫁哈萨克族祖先乌孙国王的史料。2000多年前,汉武帝希望联合乌孙人一起制服匈奴,为表示诚意,先后将两位宗室公主远嫁给乌孙国王,最终“断了匈奴右臂”,成功打击了匈奴的实力。自那时起,两个民族就建立了交往。因此,我常说,中哈两个民族的友谊史是真正的源远流长。

1992年中哈两国建交是承前启后的大事。建交近30年来,两国关系跨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特别是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后,两个邻居越走越近,结成了真正的命运共同体。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纳扎尔巴耶夫和中国几代领导人共同努力的结果。2003年我从哈萨克斯坦离任时,纳扎尔巴耶夫亲自授予我“共和国友谊勋章”,并希望我今后能继续关注哈萨克斯坦的发展进程。2019年初,纳扎尔巴耶夫辞去了总统职务,把总统职务交给了托卡耶夫,交班时对他赞扬有加,称之为最信任的人。托卡耶夫与我相识三十多年之久,是老朋友了。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授予纳扎尔巴耶夫中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 “友谊勋章”,并高度评价他为发展两国关系做出的重大贡献。

我多次对媒体说,纳扎尔巴耶夫是哈萨克斯坦的民族领袖,他创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相信《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传》能成为中国读者了解和研究这位领导人的一个新窗口。

作者介绍:姚培生,1945年10月1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1964-1972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73年入外交部工作。曾任中国驻苏联使馆随员、二秘、一秘。1990-1995年先后任外交部欧亚司处长、参赞、副司长。1995-2005年先后任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2006年退休。2010年曾任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副总代表。

(编辑:孙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