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出去”,做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
书籍是文化和知识重要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提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正是做好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高我国国际话语能力的重要举措。
该工程是对中华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基础范畴、概念和重要命题的整理和传播,这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建立当代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秘书处就设立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研社,这家外语出版的“老大哥”,这个陪伴了几代国人“挑灯夜战”的名字,在对外开放的战略背景下,坚持将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外来文化“引进来”相结合,不断书写新的历史……
国际的中国出版社
197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式创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并于2010年完成企业改制,更名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历经38年的发展,外研社现已成为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集团,也是全国知名大的大学出版社和专业外语出版机构,被誉为“英语图书市场上真正意义的产业领导者”。
19个非通用语种注释版的《汉语800字》
“外研社对外语怎么定义?外语就是汉语+外语,换句话说就是双语。外语是针对母语而言的一个外语,脱离母语不行。”外研社社长蔡剑峰如是说。
外研社首先是扎根于有深厚母语底蕴的出版社,是一个中华民族的出版社。但同时,它又是一个国际的出版社,一个以外语为特色的出版社。外研社一直以来的愿望都是:真正把语言的作用发挥好。
“ 好的全球文明成果,肯定要通过外语的转化,或者通过原文直接来到中国。谁能做好这个沟通工作,我觉得是外研社。”
外研社社长 蔡剑峰
外研社每年出版一万多种图书,涵盖65个语种,销售码洋超过34亿元。
在高等教育英语市场和基础教育英语市场,外研社分别占据60%和30%左右的市场份额,全国超过2300万中小学生正在使用外研社出版的教材;韩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非通用语种的教材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
外研社出版的《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新标准英语》、《书虫》等图书已成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心目中的经典品牌,畅销数十年。
“出版其实就是一个传播、一个传承,把一个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享用,这也是我们这些年正在做的事情,把全世界好的资源引进到中国。”蔡剑峰这样说。
比如外研社与剑桥达成了原版书合作计划,强强联合,这就是一个选择传播与推广的过程。
出版社与其他生产企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文化性——以文化人为主体,出版社是精神传播和物质生产的统一,是文化工作与商品生产的统一,作用于人的心灵,承载着传承文明的理想,希望启迪更多的人来读书。
因此,出版物不能唯市场马首是瞻,而应有自己的坚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坚持做“好的出版”。
8个语种的《中国文化读本》译本
比如外研社出版的全新版《莎士比亚全集》、《英汉大辞典》等图书,都是诸多作者、译者和编辑打磨数年的呕心沥血之作;又如《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第一辑收录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批整理、翻译的100条术语,大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向世界传播。
这些作品未必能够在市场中热卖,但其学术、文化和社会价值有目共睹。
中国的国际出版社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逐渐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型,从“本土型”向“国际型”转变,汉语国际传播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外研社作为中国领先的外语和教育出版机构,一直致力于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语言和文化桥梁,为社会提供多语言的高水平服务。在国际汉语传播方面,外研社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探索发展国际化业务,在主题出版、版权输出、海外设点、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成效显著。
外研社拜访马来西亚联营出版有限公司
随着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多语种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带一路”沿线共涉及国家64个,贯穿亚、欧、非三大洲,占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的29%,语言近60种。
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语言服务正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对“一带一路”作用明显。
2015年,外研社成立“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服务中心,希望能够借助自身多语种外语优势和国际合作经验,为国家战略和企事业单位“走出去”提供语言文化服务和信息支持,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网包含“一带一路”对象国外语人才库、“一带一路”国家国情文化动态数据库等两大基础资源数据库,以及产业资讯、主题出版、语言服务等板块,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企事业单位“走出去”战略布局提供高品质多语言教育培训、语言翻译及国情文化专业化咨询等服务支持。
2016年,外研社实现版权输出62个品种,其中35种输出至“一带一路”国家,并与32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出版项目合作关系。在国家已立项的10个政府互译项目中,外研社就承接了其中的4个。
2017年5月3日,由外研社负责比赛接待工作的“我的‘一带一路’”全球中文演讲大赛决赛在新华社礼堂举行。各位选手欢聚一堂,共襄盛举,围绕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多彩经历、留学生活中的难忘故事、追梦岁月里的心路历程,分享了个人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梦”的感悟和体会,展现了中外文化交融的魅力。
颁奖典礼还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全程播放。
选手们参观访问外研社
5月12日,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外研社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网暨沃动—外研社全球多语言在线语伴学习系统。
该平台是外研社与沃动合作开发的多语种全球即时响应的语言学习平台,通过创新的学习模式,实现多语种在线学习、语伴互助、语言学习资源共享等功能,
外研社-东西方出版社共建“中国主题编辑部”签约仪式
此外,外研国际文化教育有限公司在英国注册成立,全球第一家以出版和文创为特色的“牛津孔子学院”落户英国;与保加利亚东西方出版社签约,实现了首家中国主题编辑部在海外落地;完成对加拿大Magic Lantern Media公司的并购,进一步加强在全球市场整合和分销优质内容资源的能力。
接下来,外研社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完善国际化布局,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切实实现产品和服务在境外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外研社拜访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出版社
脚踏实地,与时俱进
蔡剑峰一直说:“出版社唯有出好书,做经得起时代检验的书,做具有社会效益的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外研社在专注传统教育出版的同时,也尝试跨界合作、跨业合作,探索融合发展。利用投资、合资、并购等多种资本手段,外研社积极遴选和引入外部力量,实现资源互补、战略协同。
外研社与科大讯飞合资成立外研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高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云学习平台及服务;参股掌阅文化,在履行国有文化企业内容引领示范职能的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学等新型出版业务;搭建“众创出版”服务支持平台,对接各类社会合作出版。
外研社访问阿尔巴尼亚出版界
面对信息化时代新的发展契机,外研社开辟传统出版新航道,推广教育服务理念,加速教育服务转型。
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外研社研发了点读笔、互动电子书、网络课程等数字产品,应用当下流行的AR、VR技术做更多新内容的试水。
以Unischool和Unipus为核心的网络学习平台,是外研社中小学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线上教育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举措。
北京国际书展酒会
此外,针对不同地区的特性,外研社还提供定制化教育服务解决方案,比如天津市教师备课授课系统、昆明市五华区自然拼读与分级阅读教师培训项目;还快速扩张了B2C教育培训业务,北外青少英语全国校区达到26所,在校人数2万人;
测试业务从研发蓄能转向业务端发力,代表着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的“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上线,“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正式发布。
随着培训、测评、证书等产品的不断推出和完善,外研社的教育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逐步成为外研社教育服务的重要业务支撑点。
从外语教材到经典外语读物,外研社为读者打开一扇窗,得以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从孔子学院到多语言服务系统,外研社在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创造更好的语言学习体验;
从“外研社杯”外语比赛到“一带一路”中文演讲大赛,外研社用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语言联通世界,教育创造未来。
如何让人类沟通无障碍,让更多人的合作成为可能,这中间的桥梁就是语言,外研社希望语言学习能成为每一个人美好的人生体验。
“外研社将不断创新、挑战自我,为中国声音的国际化传播,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讲述付出更大的努力。”蔡剑峰无不感慨地说。
正因为有了语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文化才得以传承,我们才能从前人的思想中吸取精华,并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西哲有言,“语言乃存在之家”,意即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用语言看护、观照着自己的成长、生活。
在这个意义上,善待善用语言,才能善待我们自身,才能更好地善待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
文章来源: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故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