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新闻资讯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红楼人:保加利亚汉学家韩裴的中国缘

日期:2017/08/26

2017年3月,外研社保加利亚“中国主题编辑部”正式挂牌成立,为了更好地策划适合保加利亚市场的中国主题图书,外研社邀请保加利亚知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韩裴(Petko Todorov Hinov)先生出任“中国主题编辑部”的主编。作为杰出的汉学家代表,韩裴先生今年也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韩裴先生掌握汉语、英语、俄语、罗马尼亚语、塞尔威亚语、古保加利亚语、教会斯拉夫语等多门语言,尤其热爱中文及中国文化,他长期潜心从事中国古典和现当代名著的翻译工作,2012年起在东西方出版社担任汉语、古汉语、英语、古保语、古俄语专家、翻译及顾问,翻译出版了《三十六计》、《围炉夜话》、《红楼梦》第一、第二卷、莫言《生死疲劳》、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等力作,开创了中国长篇名著直接翻译成保语的先河。韩裴的《红楼梦》保语译本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读者的普遍关注,在保加利亚掀起了《红楼梦》阅读及研究的热潮。其作品获保加利亚翻译协会“杰出翻译奖”,2015年获得保加利亚文化部“赫里斯托·格·达诺夫”文学奖。

1

裴先生

与红楼结缘

       韩裴先生与汉语、与《红楼梦》的缘分起于三十年前。少年时代的他邂逅了中国电影《少林寺》,电影里的中国功夫和优美的配乐让他爱上了中国和中国文化,也使他对汉字着迷。然而当时他连一本中文书都没有,唯一能获取中文资料、学习中文知识的途径就是抄写。于是他从大汉俄词典中一点点抄写“心爱的汉字”(如带有“氵”、“⺮”、“心”、“日”等偏旁部首的所有字),还搜集稀见字和古旧字。也是在这一年,他与《红楼梦》结缘。在一本文学年鉴里,他读到了一篇关于中国文学史的长文,其中一小段是专门描述《红楼梦》的:“中国人读过无数遍,谙熟于心,还会像吟咏诗词一样大声朗诵”。《红楼梦》从名字到内容都闪耀着诗意化的光芒,使他成了它的热忱读者。1992年尚在读大一的韩裴先生向索非亚大学一位中文教授坦言,他有一个要将《红楼梦》译成保加利亚文的梦想。

2

韩裴先生在保加利亚“中国主题编辑部”工作照

耕耘与收获

虽然这个梦想早已生根发芽,韩裴先生却没有急着追求成果和收获,而是选择先耕耘和积淀。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工作,在一方修道院过着隐居般的生活,简单而规律:读书、写作、祷告,学习古保加利亚文。2010年,韩裴先生来到中国,“感觉有种召唤和内心的需要”。次年,在广东佛山做英语老师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翻译《红楼梦》。2013年回国后,他把全部精力和时间用于翻译,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为了更加准确地翻译《红楼梦》,韩裴先生从中国带回近千本中文书籍,研究学习庞杂的背景知识。有趣的是,他还对比了“87版”和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他以厚积薄发之势,还陆续翻译了《三十六计》、《围炉夜话》、《七侠五义》等书。在这些古典名著中,他仍钟爱于《红楼梦》。

3

《红楼梦》韩裴译本

不忘初心

韩裴先生多次将自己比作贾宝玉:“他的行事方式跟我有些相似,做的事情都是从自己的心出发,有时候也很孩子气,与当时的社会是如此格格不入,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很古怪。但我认为他是生错了时代,或是太早,或是太晚,总之不适合那个时代。曹雪芹创造宝玉这个角色,不是出于思考,而是出于本心。”也正因如此,韩裴先生依旧欢快地走在翻译中国作品的路上。目前,《诗经》、《陶渊明选集》、《三国演义》等已列入韩裴先生的翻译计划。除了继续翻译中国文学外,他还希望丰富自己中医方面的知识,学习中国古典乐器,编纂《古汉语常用字汉保字典》和更为详细完整的《现代汉保语大词典》。他说,“尽管生活确实是忙碌的,但我觉得自己处在一种很好的状态,生活很宁静,也从来没有什么野心。我能感觉到有人对我在做的事情感兴趣并认为这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对我来说也就足够了。”

文章来源:文化互鉴,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