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全国著名中学 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力促国际化人才培养落地
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教育国际化理念的指导与支撑。当前,国际化人才的内涵与标准,培养目标、策略与途径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学校管理创新等问题,正成为当前一些知名中学在特色化发展中关注的焦点。
5月1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携手杭州外国语学校在杭州举办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联盟”首届常务理事会。
该联盟成立于2017年11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发起,包括杭州外国语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第四中学在内的29所北外优质生源基地校同时也是我国极具影响力的著名中学作为首批倡议学校共同参与。这29所著名中学,同时成为联盟的常务理事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副校长贾德忠、副校长贾文键、招生办公室主任许晔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副社长王芳出席会议,并就充分发挥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地位,探索引领北外优质生源基地校和联盟会员单位建设等内容,与参会的27个常务理事单位进行了热烈探讨。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在北京专门录制视频,祝贺本次会议成功召开,并向与会常务理事单位代表致以亲切问候。
“希望更多优秀的中学能关注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开宗明义,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的使命即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切入,谈到近年来北外立足国家需求和战略布局,主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探索:一方面,继续强化语言优势,到2020年,实现开设外语语种数量超过100个,力争实现与中国建交国家官方语种全覆盖。另一方面,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并重,极力提升学生除外语能力之外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专业能力。
“大家有个固有的观念,觉得到北外,就是学习语言文学。实际上,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的是国别研究人才,需要从专业的视角,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多维度去研究国家的外事问题,为国家的对外交往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需要和中学校长们保持沟通,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北外。”彭龙说。
会上公布的29所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分别是: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东北育才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江苏省天一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宁波市镇海中学、芜湖市第一中学、福州第一中学、南昌外国语学校、济南外国语学校、郑州外国语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长沙市长郡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重庆外国语学校、绵阳南山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和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培养国际化人才需要怎样的教育理念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外国语学校办学的初衷,也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方健文表示,教育国际化绝不是“教育西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更需坚持和弘扬中国特色教育的优势。同时,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学不但要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更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开设、师资队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造和提升。
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张继军表示,当前学生发展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今天的教育应当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基础教育视域里的国际化教育不应纠结于学生未来是在国外上大学还是国内上大学,而应当聚焦能否培养学生具有包容心、国际化视野,以及跨文化理解、沟通及合作的能力。“从这个视角出发,国际化人才培养就不能局限于外国语学习或者某种特殊能力的培养,而应当视为教育的核心责任之一。”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校长李素洁对国际化人才的概念深有感触:“对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包容,是国际化人才的特质。我认为,全体学生都应该有这样的视觉和眼界。”
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怎样在中学落地
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邹正阐述了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是具有基础知识和批判性思维,二是具备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具备现代人格和社会活动力,四是具有家国情怀。邹正特别介绍了该校引进的一门国际化课程,主要研究世界上的大屠杀包括二战犹太人被大屠杀。“这门课程目前在全世界范围有来自9个国家的4—5万名教师、200多万名学生参与。课程引进后,我们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多方沟通,把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也引入课程当中。”在邹正看来,国际化意味着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同时必须有贡献,在参与的同时也有义务发挥学校自身应有的作用。
“社会精英不能只围绕自己而生存。”北京四中党委书记王红在主旨发言中表示,该校非常重视通过各种活动实施对学生的重要影响。王红举例,每年北京四中的学生都有机会到国家最偏远的地区支教,深入了解国家的真实情况。学生看到问题,并和历届校友结合在一起,利用自己所学帮助当地人解决问题。“这,体现的就是人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国际化教育在教育价值体系中的深层表现。”王红说。
在四川绵阳南山中学书记、校长唐江林看来,中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世界眼、爱国心”。“各个学校的课程开设、成才路径都不一样,但是定位至关重要。”唐江林说。
国际化人才培养落地需要哪些资源支持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徐丹向与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代表介绍了该校的人文课程。“人文课程的英文课部分,以外国原著作为教学内容,我们的想法是把英文课当作语文课来上,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徐丹希望联盟能够在师资培训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长裴红霞则希望学校能够借助联盟获得更多的资源,尤其是课程资源。“我们特别关注课程,希望‘慕课’或者大学先修课程能够延伸到中学。”
“英语教师的论文发表非常困难,我建议每次到联盟来开会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带上教师的论文请专家帮忙审定与提高。”南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万瑛非常看重来自联盟的学术支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德忠表示,接下来,北外将以自身的优质资源,借助联盟这一机制化的定期交流平台,与中学展开充分的交流合作,共同助力我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各联盟会员单位带着共同的愿景加入联盟,各有特色的发展让我们汇聚在一起,和而不同。”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文键相信,联盟一定会取得成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副社长王芳表示,外研社依托根植于教学与研究的学术优势,推广教育服务理念,将从师资培训、科研课题、学术出版、学生活动等各方面为联盟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定支持。
会上,联盟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许晔还对联盟章程进行了解读,并请各联盟会员单位对联盟章程进行商讨、议定。
据了解,为加强北外与中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广大中学生了解和选择合适的院校与专业方向,2018年下半年联盟计划面向生源基地校开展“北外种子计划”人才选拔项目、“北外启明星计划”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BFSUMUN(Grade 4—12)”等三大活动。
对于未来北外的国际化人才结构,彭龙想得很深也很细:“老牌外国语学校的生源好,学生的外语能力强,对北外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些优质综合高中校呢,通识教育做得好,学生的特点是数理基础好或文史基础好。来自这两类学校的学生聚集到北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前者激励后者苦练语言,后者激励前者全面发展。这是北外经过多年观察、调研得到的结论,也是今后北外致力于促进学生来源多元化的基础。”
“北外与国外一大批非常好的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拥有联合培养学生得天独厚的条件。”彭龙希望北外能通过加强与中学的合作,更多地鼓励优秀的学生到北外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请大家一起来支持北外,我们一起把国际化人才培养这个事情做得更好。”会议最后,彭龙语重心长地说。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