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新闻资讯

出版社国际编辑部如何在海外落地生根 
这些经验和模式了解一下

日期:2018/07/03

对于进一步优化海外布局,实现“专精特”国际合作,在当地落地生根,中国出版企业有着自己的思考:唯有扎扎实实地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稳步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使国外读者从了解、接受、喜爱中国主题出版物发展为认同中华文化。

优势叠加 细分规划重特色

如何既发挥国内出版社的内容优势,又挖掘海外合作伙伴的出版和渠道资源,在双方优势叠加的基础上打造有特色的国际编辑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际部副主任邵磊举例说,外研社·法国中国主题编辑部在外研社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将出版规划分成“经典中国”“当代中国”“博雅中国”三大板块,并与外研社的文创研发相结合,开发多种形式的中国文化主题文创产品,借助法国合作伙伴强大的渠道资源,在海外打造中国文化创意生态,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当地的传播。

内容合作是国际编辑部的基础与核心,没有充足、优质的内容资源,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邵磊介绍说,外研社在走出去的同时,关注提升自身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尤其是中国主题、中国文化、汉语学习等方面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同时也愈加关注童书的原创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走出去刺激了外研社在相关领域的原创能力,丰富了外研社的出版产品结构。”

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是五洲传播出版社的重要原则。“要获得当地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机构的支持,优秀的产品是基础。同时需要出版社长期不懈的耕耘。”五洲传播出版社副社长荆孝敏说。

结合近几年的市场观察,荆孝敏认为,阿语和西语地区的读者对中国文化有着较高热情和兴趣,同时,随着中国与这些地区在政治、经济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人文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为双方所重视,“一带一路”倡议为彼此间的互鉴互学提供了机遇与平台。

细水长流 坚持不懈求实效

走出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唯有坚持、踏实、细水长流,方能取得成效。

荆孝敏表示,除部分专家、学者等专业读者外,目前大部分海外读者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阶段,有部分读者开始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产生兴趣。“海外编辑部要为广大的海外读者服务,使他们真正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并逐步深入地了解中国。”

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对图书进行本土化改编必不可少。邵磊以外研社对外汉语教材《走遍中国》为例分析说,该系列是外研社与英国麦克米伦联合研发出版的面向英语国家的汉语教材,在向波兰和保加利亚出版社推荐该系列教材时,外研社了解到,书中部分内容对于中东欧国家并不适用,应适当处理书中部分内容,如为一些不利于中东欧读者理解的内容加上注释,在保留原书交互式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书内语料和场景设计进行本土化特色改编。为此,外研社与合作出版方联合组建了由汉学家、对外汉语教师和专业出版人参与的翻译改编团队,确保这套教材在中东欧本土化改编后的图书质量和传播效果。

新世界出版社总编辑张海鸥以该社埃及中国图书编辑部为例介绍说,为解决翻译问题,编辑部成立了阿拉伯翻译家和汉学家联谊会,帮助开展中译阿的翻译工作。“此举既能保证译文的质量,又建立起一条在阿语国家翻译—出版的生产链,对于我们的图书项目在海外落地发行益处多多。”张海鸥表示。

“走出去切不可流于表面,甚至急功近利。”荆孝敏提醒说,出版人要不忘初心,始终以内容优质、品质上乘的出版物为核心,在充分尊重世界各国文化的基础上,发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真正让各地读者喜闻乐见;更要注重图书出版后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出版物所承载的文化产生广泛的影响,真正达到传播和交流的目的。

遵循规律 全球眼光强互动

“从商业模式来看,成立国际编辑部是一种新的探索,它更契合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运作的市场规律。”中译出版社社长张高里表示,从未来发展看,合作能否长久持续,不但需要合作双方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也需要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选题开发和国际化营销。

张高里和邵磊都强调了国际编辑部双向交流的重要性。张高里认为,国际编辑部在合作初期以中方向外输出图书为主,随着合作的深入,中方也将适当引进外方的一些经典作品。邵磊表示,国际编辑部不仅要将优秀的中国作品向海外推广,也要把对象国的优秀作品引进中国,使两国人民都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对方的优秀作品,通过出版物互相认识、加深了解。

对外汉语读物《中国人的生活故事》,是外研社一度很想推向保加利亚市场的重点项目。但保方经过调研认为,保加利亚目前学习汉语的人基数不大,中文水平好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读者对于汉语读物的接受会有困难,需要先打造《走遍中国》这样的汉语教材,培育更多的汉语学习者,再着手读物产品的策划。

“有一些选题,即使我们非常想输出,但如果合作方认为不适合当地读者需求,我们也不会强推。”邵磊表示,外研社在推介图书的同时会充分听取海外合作伙伴的意见,尊重当地图书市场的客观需求,以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最终目标。“国际编辑部的工作是在中外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开展的,应多咨询国内外语专家和海外汉学家的意见,充分论证选题的可行性。”

国际编辑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响应和认可,但如何探索出一种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有机结合的商业模式,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对此,张高里强调,国际编辑部既要与国家的外交政策、经济发展大势相契合,也要遵循文化企业运行的规律,以全球性眼光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靠实力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