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学术科研

标准引领方向,挑战促人成长——2018年外研社全国高等
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

日期:2018/08/01

2018年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于7月28-29日在天津成功举办。近800位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师齐聚津门,共同探索新时代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的新发展、新理念与新方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常小玲副总编辑主持开幕式并致辞。常副总编辑介绍了2018年外研社暑期研修班主题“新使命、新能力、新任务”的内涵,指出这一主题突出了教师的师德风范、扎实学识与创新活力三个重要方面。高校外语教育应响应时代呼唤,贯彻《国标》要求,鼓励教师建设“成就真学问、孕育思考者、点燃新希望的金课堂”。外研社关注时代大势,规划发展大局,通过举办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与外语教育管理者共商“新时代、新人才、新方略”的发展方向;通过组织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与教学发展系列研修班,助一线外语教师探索“新使命、新能力、新任务”的实现路径;通过启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挑战赛,为全国大学生提供“新平台、新挑战、新未来”的广阔空间。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常小玲副总编辑

主旨报告:新理念,新方向

解读《国标》要点,指引发展方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对《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孙教授从“国标、行标与校标”的辨证关系切入,呼吁各高校根据外语类专业《国标》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外语类专业具有跨学科特点,可与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或方向。孙教授针对《国标》规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发展和质量保障体系等进行了深入阐释,并重点强调了培养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素质要求、构建跨学科知识结构的知识要求,以及提升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能力要求。孙教授指出,外语类专业改革路径应以《国标》的三大原则——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为基石,立足专业课程建设,突出能力培养,关注课堂教学,重视教师发展,保障教学质量,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

北京外国语大学 孙有中教授

明确学科定位,完善培养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彭青龙教授基于外语学科建设的现存问题,指出当今外语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趋势,提出了新时代外语学科内涵建设定位的五大新要求:文化文明互学互鉴、翻译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国际组织高端人才培养,以及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彭教授强调,在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外语学科建设应有效对接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培养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跨学科高层次双创外语人才”,构建“中国特色外语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实践中展现新价值。彭教授同时指出,学科建设的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外语教师应积极适应外语学科建设新变化,主动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以科学研究为根本支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着眼点,将文化自信融入读书育人、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历史使命之中。

上海交通大学 彭青龙教授

解构教师角色,提升教学艺术

盐城师范学院原院长薛家宝教授聚焦教师教学能力,通过生动的讲解与丰富的实例阐述了新时期英语骨干教师的角色意识与教学艺术。薛教授从“何谓骨干教师”和“何为骨干教师”两个问题入手,指出骨干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践行者、示范者、引领者与管理者,应成为“传道的高手”、“授业的能手”与“解惑的妙手”,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实现授人以渔;骨干教师作为表率,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素养、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宽阔的世界眼光。在教学艺术方面,薛教授呼吁,骨干教师应以“六个性”为实践指导,以针对性强的教材为实践依托,全方位落实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拓展性、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性,并以科研成果促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性,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改进性。

盐城师范学院 薛家宝教授

践行整体教育,创新测评设计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副主任韩宝成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展开。新时代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全面考虑国家需求、国标要求与社会需求,注重对国际视野与协同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英语类专业教学应基于《国标》设计融合式课程,根据“整体输入,整体输出”原则开展整体外语教学,依托真实情境创设语言使用任务。韩教授特别提出了有效吸引学生参与(engage the learner)的原则,呼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使教学真正实现在任务中促学。随后,韩教授强调了测评的重要性,指出人才测评目标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他以“国才考试”为例,说明如何以英语沟通能力为构念,以应用场景任务为基础,精心创设基于多维目标的整体测评任务,并为学生提供有效反馈。

北京外国语大学 韩宝成教授

教学之星:新实践,新挑战

为支持外语教师更好地迎接新时代外语教学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挑战,“教学之星”大赛为外语教师提供了实践、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2018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以“基于任务的设计:目标、过程与评价”为主题,旨在提升高校外语教师根据特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的能力。本期“教学之星”大赛汇聚145位参赛教师,并邀请26位专家担任大赛评委。经过复赛两个阶段的精彩展示与激烈角逐,浙江海洋大学陈筱姁老师、广东海洋大学全洁老师、郑州师范学院贺华老师和四川大学林东涛老师最终夺冠,晋级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 

大赛紧张有序,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设计各有特色。多位参赛教师的任务设计目标明确,流程清晰,既体现用心与努力,也蕴含智慧与创意。在课程的选择上,既包括读、写、听、说、译等技能类课程,也包括语言学、文学、文化等知识类课程。在设计的理念上,有的教师以理论为指导,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真实的交际场景与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有的教师以语言为重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提高的“脚手架”;有的教师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协同合作能力。在教材的使用上,既包括《现代大学英语》、《高级英语》等经典教材,也包括《大学思辨英语教程》、《新交际英语》等新教材。有些教师选取教材经典篇章,设计了discussion、writing与presentation等任务,并针对具体任务构建了由整体印象、语言、内容、结构、表达等维度组成的自评与互评标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些教师则充分挖掘教材特色,设计真实情境任务,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教学的模式上,许多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他们使用多样的音视频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设计目标清晰、难度适度的任务,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升交际能力;也会对线上资源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Examples in Speech时,教师借助外研社《演讲的艺术》数字课程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使教学更具个性化与互动性。

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现场展示也给大赛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委之一厦门大学张龙海教授在赛后对大赛做出了如下评价:“青年教师实力强,教案合理符学情,展示生动内容多,自然大方有激情”。作为有多年教学管理与教师指导经验的外语教学专家,评委们认真倾听每一位选手的授课,并进行了详尽的记录。他们的辛勤付出与专业严谨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他们的指导与建议也为参赛教师指明了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大赛结束后,评委会主席韩宝成教授和薛家宝教授分别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点评。

韩教授首先点评了每一位决赛教师的精彩表现,指出每一个课堂都各具特色:或教学目标具体聚焦,或教学步骤流畅清晰,或学生活动多元新颖,或教学展示自然清晰。随后,韩教授总结道,通过架构任务的目标、过程与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地实现从content到knowledge,再到skill,然后到competence,最后到affect的阶梯式上升,进而实现实际教学中“engage the learner”的本质要求。

薛家宝教授在点评环节妙语连篇,他对参赛教师的用心态度和精心设计表示了肯定,并对他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恳切建议:第一,教学设计方案不应只简单介绍教学流程及内容,还应清晰地阐述设计原因及依据;第二,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将英语语言知识教授给学生,还应该将“中国情怀”融入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第三,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针对具体学情来设计能培养学生交际、创新等综合素养的教学任务。 

冠军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亚军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季军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一等奖获奖教师与颁奖嘉宾合影

常小玲副总编辑主持本期研修班颁奖仪式暨闭幕式。常副总编辑总结道:在专家和老师们的支持与努力下,本期研修班实现了引领方向、增进交流、推动发展的预期目的。为支持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测评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的持续提升,外研社也为老师们提供了专业化、系统性的资源:在教学能力方面,依托高等英语教学网、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等平台服务教师教学;在研究能力方面,依托外语学术科研网以及“思想者指南系列丛书”、“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师丛书”、“外语学术核心术语丛书”等学术资源支持教师科研;在测评能力方面,依托“国才考试”及配套资源启发教学方向,促进教学创新,引领语言测评;在自我发展能力方面,依托外语教师研修网、U讲堂以及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从不同角度为教师发展提供线下与线上结合的个性化支持。

常小玲副总编辑最后引用Martin Luther King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The ultimate measure of a man is not where he stands in moments of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but where he stands at times of challenge and controversy. “挑战使人成长”,无论是十九大提出的迈进新时代、迎接新挑战,还是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都说明了挑战是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为促进教师发展,助力学生成才,外研社也将通过具有引领性与挑战性的教学资源、外语赛事、国才考试,不断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培养未来的智慧人才。

特别活动一

专家座谈:关爱学生成长,关注教学实效

培养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广大英语专业教师教学中关注的主要问题。7月28日晚,有着40余年英语专业教学及教材编写经验的《现代大学英语》总主编及主要编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梅仁毅教授、徐克容教授与参班教师齐聚一堂,畅谈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原则与路径。

杨立民教授首先就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语言能力的内涵及教师教学的原则发表了意见。杨教授认为,英语语言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在专业教学,尤其是精读课程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杨教授强调,新时代社会文化与国际交流的发展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语言能力不等于语法、词汇、语音,而是语言要素、语言技能、文化内容与思维能力的融合。在精读教学方面,杨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语言基础和水平,加强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薄弱环节的盘活与训练,比如语法教学不应停留在时态、语态上的宽泛训练,而可以在各种动词形态的恰当选择、介词短语、动名词等方面进行更有侧重的训练;词汇教学不应仅追求扩大词汇量,而应当注意词汇的文化负载、词汇的应用、构词法的掌握等——“不讲学生已经知道的,而是多讲学生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语言知识”。

针对参会教师提出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精读不够精、泛读不够泛”,学习动机不强的问题,梅仁毅教授指出,教师要关注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能力提升,在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针对精读课时有限、教学任务繁重、如何在有限课时进行更有效的教学的问题。徐克容教授强调预习与形成性评估的重要性,建议教师针对学情调整教学详略点,“讲该讲的内容”。

三位老专家在座谈与讨论中一再强调,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学中应持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学实效。三位专家将对与教学的深刻理解落实到了编写的《现代大学英语》、《高级英语》等经典教材中。日前,《现代大学英语 写作》(第二版)、《现代大学英语 听力》(第二版)陆续推出,希望教学材料的更新能够助力英语专业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特别活动二

国才面对面:立足语言应用,培养综合能力

新时代背景下的英语类专业课程设置和测评评价,在关注语言能力提升的同时,应在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力求创新,立足语言应用、关注沟通能力、满足职场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时代之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研发的国才考试正是为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应运而生,自推出以来已获众多高校和各级各类用人单位的认可。为使教师更深入透彻地了解国才考试,帮助教师创设高效优质的金课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7月29日晚特别设置了“国才面对面”活动。百余名教师积极热烈地参与了此次特别活动,共同分析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有效测评驱动课堂教学的改变与提升,实现学用结合,教学与测评统一。

在本期“国才面对面”活动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波老师与参班教师就国才考试高级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的测试任务进行了深入剖析。此次分析的口头沟通任务——商务公关与书面沟通任务——撰写报告都是职场中的典型交流应用场景,既考查考生的共情能力、跨文化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考查考生的他者意识、协商的意识等方面,深受现场教师的欢迎。老师们纷纷表示此类活动应引入日常教学,他们也通过这个活动深刻领会未来职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教学设置与设计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刘波老师带领参班教师对考生的真实作答样例进行了共同评分与细致分析,明确了学生能力的优势、特点及目前他们的能力与职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使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在讨论商务公关任务的评阅重点时,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的周老师认为,商务场景下的公共发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注意身份感的代入,即站对立场、说清观点。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收听收看相关的英文新闻,学习表达和措辞,为进入职场后的公共场合发言做准备。而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刘老师则针对撰写报告任务强调了“当事人”的角度问题,以及如何从有限的题干信息中深挖材料信息,合理延伸、阐述问题。

最后,刘波老师总结了国才考试“服务职场、聚焦沟通、立足应用”的特点,通过真实任务、典型情境的设置,国才考试为用人单位选拔国际人才切实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标准,也因此获得了大批各类型企业的认可,为国才证书持有者的就业开通了绿色通道。为满足各行各类各级岗位对国际人才的不同需求,国才考试设置五个级别:“国才初级”、“国才中级”、“国才高级”、“国才高端”和“国才高翻”,充分体现了“分类优秀”的原则,为用人单位招聘、选拔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尤其是选拔国家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谈判、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时代之才。

以上两场特别活动分别从教学和测评的角度出发,但彼此呼应、理念相通,都关注语言与思维、文化的融合,关心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教师们进一步启迪了思路、指引了方向。

2018“教学之星”大赛

获奖教师名单

微信截图_20180801001703

微信截图_20180801001723

微信截图_20180801002009

微信截图_20180801001758

微信截图_20180801001809

微信截图_20180801001821

微信截图_20180801001832

微信截图_201808010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