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新闻资讯

伊莎白教授新书发布会暨103岁寿辰在京举办

日期:2018/12/11

12月1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加拿大老专家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教授的新书发布会暨103寿辰在外研社举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副校长闫国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处处长柯静、国际友人研究会顾问何理良、外研社名誉社长李朋义、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以及伊莎白教授的家人和朋友参加了本次活动。外研社名誉社长李朋义主持本次新书发布会。

241A1347

彭龙校长首先代表北外向伊莎白教授致以最诚挚的祝福与祝贺,他高度赞扬了伊莎白教授和柯鲁克先生为北外英语教学的发展做出的开创性的贡献。他表示,伊莎白教授执教北外60余年,退休后仍笔耕不辍,《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兴隆场(1940-1941)》一书的出版,正是老一辈革命者、建设者、教育者全心全意投身事业的实干、开创精神的体现。

241A1456

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代表外研社向伊莎白教授赠送新书。12月15日,伊莎白教授将迎来103岁生日,与会嘉宾和伊莎白教授的亲友纷纷送上生日祝福。

241A1693

当天下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乡村振兴中心召开了《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兴隆场(1940-1941)》新书研讨会新书发布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主持,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等代表发言。会议结合新时代“三农”问题和乡村建设与振兴等关键内容,对本书进行了深入探讨。

微信截图_20181211162310

1940年,伊莎白受邀参加在四川兴隆场(今属重庆书璧山县大兴镇)开展的乡村建设项目,调查全乡居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多年后,伊莎白等人重新整理当年的手稿,重游旧地,并完成了《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兴隆场(1940-1941)》这本人类学调查专著。本书以抗战时期在兴隆场挨家挨户的调研、访谈为基础,全面、客观地记录了有关当地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婚姻、妇女、法律诉讼、民间信仰等方面的信息,保存了大量的鲜活事例。

相关链接:

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加拿大人,著名国际友人,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的先驱和拓荒人之一。1915年,伊莎白出生于中国成都的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1938年获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随后她深入中国西部农村开展调查。她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最后留在中国,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中国培养外语人才,将一生中最重要和美丽的时光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教育事业。2018年4月,伊莎白教授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