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出版周报》专访报道外研社:
视质量为生命 倡导“工匠精神”
国际出版周报:你认为影响图书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韩丽霞:图书的质量由内容、编校、设计、印装、环保等几个方面构成。内容质量、编校质量会受到从业人员的政治敏感度、知识及语言文字水平、编校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设计、印装、环保质量则会受到相应环节人员专业度或机器设备等环节的影响。
周朝虹:一本图书从选题策划、内容、编辑加工、排版、校对、装帧设计、通读到印制,中间环节众多,容易出现影响图书质量的因素也相对较多。
就我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编辑工作经验而言,影响图书质量的因素首先是内容方面:无论在选题策划阶段、还是在书稿内容编写阶段,都需要保证图书内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政治性、原则性和导向性方面符合我国《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
第二,在编辑加工以及校对方面,需严格遵守编校规范,细致审稿与校对,保证中外文的文字、公式、标点、符号、数据、图表等不出现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技术性错误。最后,在装帧设计方面,无论是封面、扉页,还是其中的版式与插图设计,需要恰当、准确地体现图书内容,格调高雅,图片积极向上,版式规范统一、层级分明,整体设计符合图书的读者定位,能够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国际出版周报:如何解决或规避图书质量问题?
韩丽霞:出版从业人员要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严把内容关;在实际出版工作中,严格执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项规定,确保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的贯彻实施,从而保证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在印装、环保等方面,须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和行业相关技术标准。
周朝虹:外研社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非常注重图书质量问题,视图书质量为我社的生命线。首先,我社坚持“三审三校一通读”的审稿流程。初审人员、复审人员、终审人员在通读稿件的基础上,检查书稿的“齐”“清”“定”情况,对书稿的政治思想观点、学术观点、科学文化价值以及书稿的体例结构分别提出审评意见,层层把关。
其次,我社坚持图书出版前进行两次内部质检。第一次质检为分社质检,由各编辑部主任进行质量的检查,第二次质检为社质检部检查,由质检部的编辑们开展图书质量检查。经过双重质检的图书,质量更加上乘与可靠。
最后,我社人力资源部、总编室、质检部以及各出版分社定期举办编辑培训、质检案例分享会等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为编辑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提高编辑的审稿及编校水平。
外研社《剑桥国际英语教程(第5版)》新书
国际出版周报:外研社在图书质量把控方面有哪些做法?
韩丽霞:外研社一直视出版物质量为生命,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实行选题三级论证制度;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执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项制度,如“三审三校”制度、责编编辑制度、责任校对等,并由专门的质量管理部负责图书印前质量检查工作,确保交付印制的图书质量合格。
(转自《国际出版周报》微信公号/记者:许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