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中心主任曹志祥调研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
2019年4月15日下午,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王家勤会同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赴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对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开展调研指导,对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德忠、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活动。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曹志祥主任参观了宪法仪式厅等场馆和项目,详细了解每一个项目的法治教育主题及装备配备等情况。研讨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贾德忠全面介绍北外接受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四位一体”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情况,着重介绍了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及运行情况。

曹志祥主任表示,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探索以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及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装备为支撑,通过情景构建、角色扮演及互动游戏设置,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提高法治意识。从更好发挥示范引领、提升教育效果角度,曹主任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示范基地后续建设要坚持严格对标对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二是坚持标准的统一性与地方选择的自主性有机结合,为突出地方特色、适应地方需求预留适当空间。三是进一步增强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应更加符合教育规律,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
王家勤巡视员对北京外国语大学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做出的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表示感谢,进而对进一步加强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提出指导意见。他指出,曹志祥主任提出的三点建议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他强调,在示范基地后续建设及标准建设工作中,一要坚持“内容为王”,教育内容要与法治教育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二是要坚持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特别聚焦我国现行宪法——“八二”宪法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扩展校园欺凌、消防安全、生命安全、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三是要充分凝聚教育、法治、装备三支队伍力量,汇集相关学科领域专家智力资源,形成广泛共识,在政法司的统筹协调下推进相关工作。
贾德忠副校长对曹志祥主任和王家勤巡视员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建议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加大力度支持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希望在各方支持下,努力将示范基地打造成全国样板,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方案。
三方深入交换意见后达成一致,均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战略合作,形成合力,促进法治教育更有机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为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19年4月16日下午,教育部装备中心曹志祥主任召集中心班子成员和相关处室负责人举行专题工作会议,传达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相关标准化建设任务要求,进行周密工作部署,要求相关责任人高度重视,将落实好委托任务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建高水平研究、攻坚工作团队,确保按时高质完成任务。
教育部装备中心已将“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中小学法治教室及法治教育基地装备配置方案研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2019年工作要点,并作为拓展文科类教育装备研究领域的“先手棋”和重要举措。此次装备中心接受教育部政法司青少年法治教育重大研究任务,走出纠偏“重理轻文”关键性一步,对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覆盖的教育装备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