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学术科研

积极应变构智慧“金课”,教研共进谋教师发展
——外研社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第六期)

日期:2019/08/04

外研社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第六期)于8月3日在苏州举行,700余位高校外语教师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识变、应变、求变,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教研并进,实现新发展。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李会钦社长主持开幕式。2019年是外研社成立40周年,风雨兼程,担当时代重任;外研社暑期研修班也已走过20个年头,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外研社积极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2019年研修班主题定为“责任、境界、智慧”,“教学之星”大赛主题定为“成效导向的教学设计:从金课程到进课堂”,与广大外语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戮力同心,提升教学能力与育人水平,共建高等外语教育新生态。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 李会钦社长

转变教学理念,承担育人使命

扬州大学 俞洪亮教授

当今世界不断走向多元化,国家对于英语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亟需高水平英语人才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梦,在此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教学应积极应变、求变,扬州大学副校长俞洪亮教授的报告围绕当下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目标以及教师理念的转变问题展开。

俞教授指出,长久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都以复制母语者为标准,这一观点急需改变。英语教学视角应从以英语为本族语者的能力水平为标准(N-bound perspective)转变为将学习者之间的跨文化理解过程作为交际目标本身(C-bound perspective)。在教学中关注沟通(communication)、理解(comprehensibility)、文化(culture),将提升英语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优先于提高语言本身的准确度,是当前在中国推动英语教育改革的思路。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将学生看作二语使用者(L2 user)而非二语学习者(L2 learner)而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不应该仅限于单语模式。

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智慧“金课”

首都师范大学 白晓煌副教授

白晓煌副教授以《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视听说教程1》为例,阐述了国家战略、院校培养方案、课程大纲以及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国家战略决定院校培养方案,进而决定课程大纲以及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高校教师可以以教材为指引制定“金课”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同时,她也指出“金课程”并非“金课堂”的简单叠加,通过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金课堂”,逐步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才能最终造就“金课程”。

白晓煌副教授在“听说课程设计”部分以dictation的六种形式为例阐释了intensive listening的设计;同时讲解了selective listening中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的设计原则和目标。在“听说课程实施”部分,白晓煌副教授指出非英语专业学生缺乏积极性、大班教学力不从心是课程实施的难点。对此,她分享了创新学生分组讨论的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图片教学等方法,提供了解决思路。

最后,白晓煌副教授再次强调,一切形式和手段都应服务于最初设计的符合国家、院校、学情的教学目标。

提升科研能力,反哺教学发展

苏州大学 朱新福教授

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个人发展,反哺教学发展,针对青年教师的科研需求,苏州大学朱新福教授以如何写好论文为抓手,围绕教师科研发展主题展开讲座。朱教授首先强调,在动笔之前,必须提前做好功课,明确研究方向,专攻符合个人研究兴趣且熟悉的领域,从某个论点或一部作品入手,选好有创新性和现实意义的切入点。

随后,朱教授逐条介绍了从摘要至结语的写作步骤及写作方法与技巧。其中着重强调了理论支撑与专家学者观点引用的技巧,论文中不宜长篇大论引经据典,高明的写法应是理论自然融入在段落之中,让理论在“后台”为文本分析服务;引用则需注意文献的权威性和时效性,述中带引,简洁准确,避免过度引证。

最后,朱新福教授详尽地介绍了目前国内的权威外语研究期刊,建议教师投稿时注意研究期刊的用稿特征,切忌一稿多投。

紧跟教育趋势,定制解决方案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 孙丽媛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孙丽媛分享了外研社围绕教学与师生发展所设计的全面解决方案。外研社多年来紧跟高等教育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以优质教材的出版和覆盖教、学、评、研全流程的数字产品为依托,引领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通过“线上+线下”、“共享+定制”、“国内+国际”的多元培训,开放周、虚拟教研等教学交流活动,以及“教学之星”大赛,全面支持教师发展;以“国才考试”检验人才培养成效,以多元赛事为学生成才提供通道,服务院校人才培养,推动高等外语教育发展。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立足特色学情,运用创新理念

大学英语组第六期“教学之星”大赛精彩纷呈。8支教师团队各显身手,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基于院校特色及学生特点,充分运用线上平台资源及工具设计教学,尽展教师智慧与风采。最终,来自滁州学院的吴小芳、周韦老师代表团队获得了本场冠军,成功晋级12月在北京举办的总决赛。

赛后,评委会主席俞洪亮教授、提问评委白晓煌副教授对参赛教师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

俞洪亮教授称赞“教学之星”大赛是一个“创新教学设计、交流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的平台,参赛教师学情分析精准,任务设计明确,教学流程清晰,既有理论引导,又具实践创新。同时,俞教授也指出部分参赛团队存在说课与讲课环节脱节,现场展示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参赛教师把握好教学侧重点,切忌使教学负重过量。

白晓煌副教授肯定了参赛教师的精彩表现和精心设计,随后对他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恳切建议。高等英语教育目前面临“课时少、任务重”的窘境,但高校教师仍需为学生提供反思的留白时间,警惕贪多求全。教师应进一步加强教学目标与学情关联的紧密性,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充分完成语言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追求拓展国际视野、立德树人的宏大目标。

特等奖获奖教师团队代表与颁奖嘉宾合影

一等奖获奖教师团队代表与颁奖嘉宾合影

二等奖获奖教师团队代表与颁奖嘉宾合影

专题活动:打造后续课程“金课” 培养国际化人才

本期研修班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改革与创新”以及“‘国才’面对面: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两场活动,中国音乐学院张桂萍教授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赵德全教授分别就文化类英语“金课”的建设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分享。

张桂萍教授首先阐述了建设大学英语文化类课程的必要性:当下国家的发展需要跨文化人才,跨文化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的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文化类课程因其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等,学生学习兴趣高,能够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助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张桂萍教授结合《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一书的单元设计和具体内容,阐述了教材如何体现“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参班教师分享了如何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活动设计、作业设计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跨文化素养。

中国音乐学院 张桂萍教授

赵德全教授从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造就国际化人才等方面入手,通过对比国才考试与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四八级、雅思托福以及PETS考试的异同,强调国才考试通过真实任务情境评定考生在跨文化场景中有效沟通与得体表达能力,有利于高校完善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目,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沟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随后,赵教授以国才中级任务为例,通过展示考生真实作答案例、带领参班教师试评分等方式,针对如何通过测评真实反映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以本校为例,分享了国才考试在助推教学效果优化、评价方式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成果。最后,赵教授指出,“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国家需要大批各行业各的栋梁之才,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强国际人才的培养,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做好人才储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赵德全教授

2019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第五期)

获奖教师团队名单

点击下载专家报告PPT

俞洪亮教授: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问题与对策

白晓煌副教授:英语听说“金课”设计

朱新福教授: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如何写好学术论文

张桂萍教授:打造文化类大学英语“金课”的设想 ——以《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