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新闻资讯

打造品牌项目,服务“双一流”建设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和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向校领导作专项汇报

日期:2020/04/22来源:国际业务中心

4月17日上午,两项我校“双一流”重点标志性成果、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担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和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负责人,向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党委常委、副校长贾德忠,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出席会议。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负责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章思英介绍了“术语工程”概况和成果。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014年,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多部委联合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协调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正式启动,核心任务是整理、诠释、翻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并向国内国际广泛传播。“术语工程”涉及哲学、历史、文艺、翻译、传播等多个学科领域。

截至2019年年底,“工程”图书产品已经形成四大系列——“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国文化关键词”“看不懂的中国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

2015年,以“术语工程”为依托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传播与数据库建设”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术语工程”成果获得海内外广泛关注。2019年9月23日—12月31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正式开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图书精彩亮相。从2019年7月1日起,学习强国平台以“每日中华文化专词双译”为题,每日全文发布一条术语,截至2020年4月17日,共发布192条,点赞量151.2万次,阅读量5464万余次。海外传播方面,截至2019年12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图书已经输出了26个语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并“走进去”做出积极贡献。

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副主任、外研社副社长范晓虹向校领导汇报了中心工作的开展情况。2013年以来,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的指导下,中心积极探索并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模式、方法,通过建设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创建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出版《青少年法治教育》期刊、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等方式,形成了“五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深入推动了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为国家、社会提供了全面的法治教育服务,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得到教育部、司法部等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下一步,将通过加强学术出版、广泛开展活动、深化社会服务、提升品牌价值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法治教育阵地,服务依法治国战略,全面支持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

在听取汇报后,贾德忠副校长指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和普法网都是受教育部委托,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承担的国家项目,经过几年的运行,其研发的内容和传播与我校学科建设高度吻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可以与中文学院、历史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英语学院、高翻学院、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各非通用语院系等,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北外的学术资源和学科优势,同时带动北外的学科建设,为“双一流”建设服务。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要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特别是与法学院合作,加强学术研究,塑造核心能力,提升学术引领,在提升法治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为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多元支撑。

孙有中副校长肯定了两个项目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要求。他认为,这两个项目均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要纳入北外的“十四五”建设规划,其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图书出版上要继续保证质量、打造精品,并用好已汇聚的专家资源、多方面寻求国家政策的支持;普法网可以考虑图书的多语种传播与推广。他表示,为推进“术语工程”更好更快地发展,北外“双一流”会提供经费保证。孙副校长支持在外研社成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与传播中心”,建议向科研处申报、通过论证后成立。中心将融研究、出版、传播于一体,集合我校及校外专家资源,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国际传播。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要进一步发挥学校的外语学科优势和国际化优势,与法学院等机构加强联系,协同开展有北外特色的专项研究,用心打造核心期刊,出版系列研究丛书,讲述中国法治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法治文化,塑造法治中国的国际形象。

外研社国际业务中心总经理彭冬林、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总经理张薇薇、国际业务中心中国文化出版部主任王琳、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编辑部主任潘瑞芳参加本次汇报。


(编辑:王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