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党建工作

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召开2021年度第五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日期:2021/06/15来源: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

6月15日,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召开2021年度第五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外研社社长王芳主持会议,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常务副社长刘捷领学《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编辑常小玲领学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内容。党委委员、总编辑徐建中,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章思英,党委委员、副社长王勇,党委副书记陈媛媛,党委委员、社长助理李会钦出席会议,民进北外支部委员、副总编辑彭冬林列席会议。

与会成员深入领会学习内容,并就贯彻落实分别作交流发言。王芳书记指出,外研社是一家具有国际化基因的出版社,处于对外传播第一线。近十几年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社在做好外向型出版项目、讲好中国故事、建设海外中国主题编辑部等“走出去”工作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动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连续12年6次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在党和国家部署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契机下,外研社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一历史使命与任务。

王芳书记强调了两点内容,一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不仅需要宏大叙事,还需从微观入手。外研社是国际交流传播的一个窗口,每一位员工在对外业务交流中都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的“润物无声”的传播者,要在社内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专题培训,修炼内功;二是充分发挥外研社的专业优势,深刻认识党和国家对“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要求,积极助力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培训建设,探索业务和党建结合的新路径、新方式。

徐建中总编辑在发言中指出,外研社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加强国际化出版业务顶层设计,基于自身特色,抓住历史契机,做好相关选题策划和出版,既要会讲中国故事,更要讲“好”的中国故事;同时外语教材编写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提高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这也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刘捷副书记结合数字化和国际化两大发展战略,指出新时代外研社国际汉语教育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就要加强国际中文在线教育,充分吸收技术发展与革新最新成果,打通教、学、测、评、管,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blended learning新模式,解决学习成本高和师资不均衡等痛点,为国际中文教育开辟出新的产业形态。

常小玲副书记指出,我社在构建新型“大外宣”格局方面肩负重任,且大有可为:一是服务外宣一线,构建国际出版、国际传播、国际合作一体的成果体系,二是服务人才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人才选拔和人才输出贯通的培养体系,三是服务理论研究,构建对国家话语能力、多语种沟通能力和多国别传播能力进行研究的学术体系。

章思英副总编辑回顾了近年来我社在国际化方面积累的诸如较早的海外布局、丰富的海外资源和语种,专业的出版队伍等优势,她认为在顶层设计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对外输出资源建设,加强与兄弟出版社的联合输出力度,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同时要关注相关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养。

王勇副社长指出,我社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业务的营销能力和渠道拓展能力,充分利用好海外大学、科研机构、图书馆等渠道,加强产品和服务宣传;同时,逐步培养系列化的品牌项目,在选题策划中坚持“一带一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大方向,积极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使产品触达更多的读者。

陈媛媛副书记在发言中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强全社战略统筹,形成国际传播业务合力。二是充分挖掘北外和外研社资源,创建自有国际传播平台和阵地。三是探索能够代表外研社对外传播成果的国际形象。四是建立一套具有外研特色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五是在对外出版合作中,进一步扩大外研社知华友华的国际“朋友圈”。

李会钦社长助理从国际传播人才建设的角度作发言交流,她认为面向大众人才(学生)的培养,教学方法体系应转向以输出性为导向,将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建设发展实践等情境融入外语课程和教材,而针对高端国际人才培养,面向企业人才和高校教师,外研社需尽快梳理新的课程体系,探索建设具有外研特色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彭冬林副总编辑结合我社的国际业务实际解读了党中央的相关要求和部署,他认为目前我社在国际化出版产品、平台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打下了较好基础,未来外研社应抓好外宣高峰期与出版机遇期,关注数字化出版、本土化商业运营和市场布局,在此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潮中勇担国家使命,承担北外使命。

最后,王芳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大家的发言深度结合了我社业务发展实际,畅谈了学习体会,提出了落实建议,这次会议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深入学习领会,又是探索我社国际化出版传播业务的一个新起点。下一步外研社要积极作为,紧抓落实,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做细做实,在“走出去”工作方面继续做强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