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新闻资讯

分论坛5:国际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

日期:2021/10/24来源:基础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主视觉

本次大会下设6个分论坛,23日下午,近40位高校教授、国际教育专家、教育参赞、知名中小学校长、优秀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将围绕“各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政策与实践”“‘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与教育发展交流”“外语复合型‘全球预备人才’培养”“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国际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及“教育参赞谈国际教育”六大专题,聚焦当今热点,探讨新时代国际教育发展交流及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

会议现场

分论坛5 会议现场

分论坛5的主题是“国际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国际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国际教育影响力研究院院长冯理主持。

冯理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国际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国际教育影响力研究院院长 冯理

王涛:国家标准,国际特色:新课程背景下的国际化特色学校课程创新

王涛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所长助理 王涛

王涛结合自身丰富的研究和工作经验,分享了国际化学校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他强调,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大量提倡课程融合,是为了改变单独学科中强调的精细化,为辅助学生培养和形成知识大局观和持续的理解力。培养核心素养在课程组织层面的变化就是知识的结构化,这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中是具备可能性的。随后,他基于“教育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考量,指出部分国际化特色学校的潜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安排存在不明晰的问题。他指出,在目标层面的设置离不开国际视野,包括在课程方案制定过程中,要跨学科、国际接轨等等。最后,他就“核心素养”作为育人话语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提出核心素养构建应该强调对自身文化认同、求同存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陈晓英:新时代教育国际化的选择:课程融创体系建设

陈晓英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助理校长 陈晓英

陈晓英在主题演讲中首先介绍了民办中小学进入“新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在对“新时代国际化”进行全方位解读后,她提出民办国际化学校进入到 “本土定义”与“课程融创发展”并列的时期。陈晓英指出,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课程“融创”的核心在于培养国际学校学生的“兼融博采”的意愿与能力以及“创新发展”的能力与行动。她以华美学校为例,提出升级育人目标、搭建课程实施融创体系、融合基于全人养育的活动文化等国际化学校发展路径。最后,陈晓英提到作为学校管理者,应适当甩掉过去民办学校品牌建设的历史包袱,拥抱教育治理新政,培育具有终身发展力与全球胜任力的时代新人。

马迪:以提升教学为基,探索国际课程资源搭建之路

马迪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主任、北外国际国际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 马迪

马迪首先围绕办学特色、课程架构、课程设置,对北外国际课程中心的国际课程资源建设进行了分享。她强调国际课程具有全日制、关系密切、多元互动等特点。北外国际课程中心课程架构可分为通识课程、拓展课程、自主学习、体育健康四大模块。该课程设置则可分为语言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四个模块。她总结了学校发展会面临的“教研难、培养难、教学难”的三大痛点。在“教研难”方面,马迪提出理念支持、实施模板和晋升+鼓励的解决方案;在“培养难”方面,她分享了北外国际教师认证体系(SEC-TD),并提出了“招聘好老师、发展好老师、留住好老师”三大维度的具体解决方案;在“教学难”方面,她提出应教学相长,深耕细作,终身学习。

林沁:融合与守正:国际课程中民族意识的探索与构建

林沁

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中心主任 林沁

林沁在主题演讲中提出,在建设国际课程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民族意识的探索与建构。她强调民族意识的教育不仅有助于抵制非母语教学造成的去母语化思潮、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是关乎个人身份认同以及家国情怀的情感教育。林沁分步骤介绍了如何将中方课程作为国际课程中民族意识最好的载体,并且以中国语文课程为例,讲解了通过多教学板块、项目化学习尝试、“套餐式”阅读课程以及养正课程体系激发学生母语感受力,培养浩然民族之气。最后,林沁指出,随着学生们只是跟着外教了解别国,到现在他们可以带领外教认识中国,民族意识已在国际课程体系生根发芽,这不仅体现了学生民族意识的觉悟,更体现了一代新人的文化自信。

赵静:全球视野课程的设计及本土实践

赵静

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主任 赵静

赵静就“全球视野课程的设计与本土化实践”的主题进行了发言分享。她介绍了全球视野课程开发的背景,并对PISA全球胜任力框架、21世纪技能、未来工作最需要的10项技能进行了阐述。她指出,全球视野课程的能力框架包括研究、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创新等内容。全球视野课程通过小组活动、研讨会、项目式专题研究以及学生跨国合作学习方法展开,让学生能够从个人、当地和全球视角形成并阐述对全球问题的理解。此外,赵静还对课程设计的关键路径法、剑桥国际AS&A Level全球视野的学习主题、评估方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她通过“身体吸引力的不同观点”等团队项目的实例,对全球视野课程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行了详细介绍。

刘喆:构建大阅读生态圈:实践与探索

刘喆

石家庄金柳林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学总监 刘喆

刘喆在会议上进行了“构建大阅读生态圈——实践与探索”的分享与报告。首先,她就什么是“大阅读”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通过“阅读不是学英语”、“阅读就是学英语”、“阅读超越学英语”三个概念,对阅读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她展示了北外国际“英语阅读系列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框架模式,并对金柳林外国语学校“英语立体阅读工程”进行了细致的分享。“立体阅读工程”分别以年级为阶段划分,从分文体阅读到多文体阅读再到章节书+百科类,引导学生有阶段性、针对性的进行阅读。刘喆表示,立体英语阅读具有以下亮点:阅读与科学的交叉融合、持续默读、自主阅读、任务型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孩子的阅读动机。最后,她就“英语立体阅读工程”的成果进行了展示分享。

李厚仪:国际学校语文阅读特色课程分享

李厚仪

龙之门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 李厚仪

李厚仪在主题演讲中对国际学校语文阅读特色课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国际学校语文阅读特色课具有四大特色:有亮度、有深度、有密度、有精度。李厚仪对IB中文考试的题型和类别进行了分析,并从研究内容、课程形式、课程目标三个方面展示2021年IB中文大纲的变化,指出新大纲视野更加广阔——注重文本、作者、读者三者关系,倡导课程设置引入“文学创作”类新颖任务,目标提法从“国际性”转变为“国际情怀”,并开始强调“互文性”各方面。最后,他展示了线性式、纵深式、互文式、主题升华式等群文课例,详细阐释了 “群文学”模式在国际课程语文科目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帮助。

本场分论坛聚焦国际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嘉宾阵容中有来自高校的专家,有国际课程的提供者,有国际化学校的教学负责人和一线老师。七位嘉宾的发言与分享放眼国际视野,夯实本土意识,最终回归语言能力培养,带我们深入浅出地了解了跨地域、跨文化、跨越国际国内课程等不同维度下进行的国际学校课程融创,同时让孩子们通过学科课程的融合与创新,体验语言本身的力量。通过交流分享,与会嘉宾们全方位探讨了国际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为国际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互学互鉴的机会。

会场照片

本次大会还特别设置了图片直播,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图片直播间,可观看本次大会精彩瞬间。

图片直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