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服务   >>  业界动态

《中华读书报》文化强国整版刊登王芳书记专题文章:创出新组织、新本领、新方向、新局面与新路径

日期:2022/01/22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为外语教育行业和出版行业的领军者,外研社要持续挖掘外语学习全年龄段用户需求,整合业务,建设围绕语言学习者“听说读写译”以及围绕教学管理者“教学测评研”的体系与生态。这需要编辑们时刻保持“脑力创新”;“笔力”则是脚力、眼力、脑力的综合输出,也是出版创新的具体落脚点。“四力”的创新是人才创新的具体体现,是不断推动出版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微信图片_20220122100154

  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深刻洞察时代特征,明确提出“守正创新”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守正创新科学概念的论述,根植于悠久的中华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生动体现,鲜明反映了时代新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增强守正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我们更好地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守住责任、担当、原则和底线

  “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先秦时期,已有“正”“新”的讲法。因袭相承的守正创新意识,推动了中华民族横贯千年的守正创新实践。守正,就是守住责任与担当,守住原则和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

提升政治站位,坚守正确出版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版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要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外研社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党的文化教育出版方针,时刻不忘出版的文化使命和责任,以“最中国的国际出版社,最国际的中国出版社”为发展目标,弘扬民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传播与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宣传党的思想文化工作、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双效统一”原则,既是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准绳,又是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企业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外研社横跨“教育”“出版”“文化”三大领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历经40余年发展,外研社已成为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外语类图书出版重镇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先后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出版社”“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等重要奖项。外研社的成功离不开主管部门的指导、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支持,也离不开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全力支持。北外获批开设101种外语,完整开设与中国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外研社依托北外学科优势,加强各学段、各语种外语教材建设与研究,落实国家事权,强化育人功能,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新时代我国外语教材建设与外语人才培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重出版品质,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外研社明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实际工作中。

  外研社的教材服务全国数千万师生。在教材策划出版时,外研社时刻不忘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教材,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2020年,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外研社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外研社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和48种一二等奖,外语类教材特等奖独此一家。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双减”政策,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近年来,教育部提出要逐年审核并发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作为面向全国高中生举办的外语赛事,以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理念,已连续三年上榜。可以说外研社的每一步,都是在全心全意服务师生、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产品。

践行初心使命,贯彻核心价值观

  外研社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外语教育与文化传播事业的繁荣发展。“十三五”时期,外研社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迈向“十四五”,外研社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聚焦顶层制度设计,完善战略分解及落地实施闭环系统,大力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选题策划与执行的统筹管理,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价值。

  北外诞生80年来,为党而生,与党同行的红色基因历久弥新。外研文化是北外文化的一部分,外研红也是北外红色基因的重要体现。2021年12月3日,北外和外研社举行“宪法晨读”活动,本次活动“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全国近30万所学校的8000多万名师生通过网络连接主会场同步参与。2021年以来,外研社负责运营的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在线学习的学生超过78亿人次,1.4亿多名学生获得了“宪法卫士”称号,创下历年新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外研社四十多年始终不变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懈坚持,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坚定贯彻,对北外红色基因的弘扬传承,对“守正不渝、创新不止”的积极践行。

  守正创新既是深度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大局的使命要求,也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创新是守正的飞跃与延展,只有坚持两者并举、两者共行,才能在面临新形势、面对新任务的今天,更好地完成出版社所肩负的时代使命、文化责任,取得更大的成绩,开创新的局面。

新组织,建立共生的出版业态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大变局的关键在于,变中求发展,变中育生机。“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企业必须在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当下,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从业务到个人,自内而外,从上到下,激发内驱性创造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流程。

  外研社十分重视内部整合机制与制度设计,致力于在组织管理中打造创新平台,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效能。在外研集团成立、校企改革逐步落地的大背景下,结合国资管理和公司法等相关文件、校企改革总体要求、外研集团业务发展和组织管理现状,外研社聚焦顶层设计,全面梳理企业的管理关系、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各级管理权限与管理制度。在业务模块上,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突出核心载体,持续加大新技术、新应用、新理念与业务的融合,进一步繁荣生态布局。把传统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完成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方面和教、学、测、评、研等教学需求方面的双闭环;实现核心技术能力的突破与沉淀,提高关键外语数字化生态核心能力自有程度;升级集团数字时代企业治理的新基建,打通管理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的新通道,提升集团一体化布局的业务治理新生态。在机构优化管理之外,外研社设计了更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和互利共赢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随着“十四五”计划的稳步实施,外研社将更加注重战略分解和战略落地的机制设计和动态管理,将战略规划与业务分解,组织结构管理、组织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有机衔接,做好定期的战略滚动调整和回顾评价工作。

新本领,不断提升人员素质

  出版业是宣传思想的重要阵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系统全面、指向明确,意蕴深厚、内涵丰富,涵盖了宣传思想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工作作风。

  出版业不仅需要创新组织形态,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还要注重培养具有互联网意识、熟悉多媒介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一线工作中,不断提升出版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练好看家本领。

  提升“四力”要下苦功夫。外研社有一大批优秀的编辑,长期专研教材开发,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教材调研、试讲和培训。外研社的教材在首届国家教材奖评选中,48部教材荣获国家教材奖特等奖和一二等奖,外研社被授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是外研社编辑们“脚力”的最佳体现;编辑不仅要深入教学一线做市场调研,还需要对选题策划有独到的“眼力”。2021年外研社首次启动“外研社年度好书榜”评选,在内部形成激励机制,鼓励编辑专研自身领域,提高选题策划能力,策划出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术前沿的选题,提高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外语教育行业和出版行业的领军者,外研社要持续挖掘外语学习全年龄段用户需求,整合业务,建设围绕语言学习者“听说读写译”以及围绕教学管理者“教学测评研”的体系与生态。这需要编辑们时刻保持“脑力创新”;“笔力”则是脚力、眼力、脑力的综合输出,也是出版创新的具体落脚点。一个优秀的出版工作者不能仅仅只会做书,还要根据图书的不同种类、特性,有针对性地结合各类营销手段来扩大图书的影响力,最终触达终端读者。“四力”的创新是人才创新的具体体现,是不断推动出版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新方向,服务国家话语体系建设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我国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积极正面中国形象。2022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再次把“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列为重点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系列论述,全面服务国家外交外宣战略,突出“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导向,是外研社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四五”期间,外研社坚持做强主力传播,做足中国主题,做好智库研究,做活创新讲述。外研社是融媒体趋势下的出版业国际传播排头兵,要发挥“研究”特色和人才优势,融合自身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全球优秀的知识成果,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形成符合国际认同的话语和叙事。2021年,外研社接受中宣部重大委托项目——《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10种外语加国际中文出版项目,为培养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在新形势下,外研社要勇于担当,突出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以“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契机,加强海外市场实际需求和市场机会的调研,联合更多企业共同更好地“走进去”,把“外研经验”升华为“中国出版业经验”。

新变局,创新数字业务模式

  创新需紧跟国内外及社会发展环境之变化。当下,数字化与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迫切需求。为此,外研社将数字业务作为重要创新拓展领域,写入“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设立了数字业务评审与论证业务委员会,发布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数字项目管理规范(试行)》。

  外研社在数字资源积累、数字产品建设、数字平台打造和数字人才储备等方面进行了长年的积极探索。早在2006年外研社就打造出一款电子学习产品——点读笔。如今,外研社出版点读图书4000多种,“外研通”点读笔也成为电教产品市场的顶尖品牌,是服务教师和学生用户的重要入口。2014年,外研社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业务体系,建成了专业数字业务公司——外研在线,夯实建设围绕语言学习者“听说读写译”以及围绕教学管理者“教学测评研”的核心能力。外研在线运营着全国最大的大中小学在线教师社群——在线社区Unipus有20万大中小学英语老师进驻。疫情期间,外研社在线备授课系统有力保障了全国数千万大中小学师生停课不停学。

  面向“十四五”,外研社将继续加强数字业务,把握国家教育信息化2.0机遇,从内容、产品、运营、技术、组织等各方面全方位做好数字化转型应对,强化数字化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的声誉。

新路径,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外研社积极加强中国主题类内容建设,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合作,打造中国主题、学术类产品,与施普林格集团合作“中华学术文库”(英文丛书)项目,出版中国一流学者的作品,如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等,部分图书还输出了很多“一带一路”国家语种。外研社还通过联合输出的方式开展主题出版合作,以建党百年等契机,将《中国共产党100年简史》《中国共产党如何改变中国》等主题图书输出多个语种。外研社还积极承担“大中华文库”项目下《论语》《大学》《孟子》《孙子兵法》等中国经典著作部分语种的翻译,在中阿、中斯等互译项目框架下,通过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等机构合作,推动这些典籍的海外多语种翻译出版。

  国际业务拓展方面,外研社与700多家海外出版社进行版权贸易,通过版权引进与合作出版等方式,打造了《新概念英语》《英语》(新标准)、《书虫》《走遍美国》等一系列明星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外研社加快“走出去”步伐,版权输出数量连年高速增长,位于全国单体出版社前列。截至2020年底,累计输出品种1200余种,涵盖46个语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外研社输出语种最多、输出区域最广的标志性“走出去”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工程”为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研究丛书”和《中医文化关键词》《敦煌文化关键词》《看不懂的中国词》等衍生图书产品均已出版并输出31个语种版权,其中70%以上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

  外研社在国际业务拓展中注重本土化运营。“十三五”期间,外研社加快海外布局,先后在保加利亚、法国、波兰、匈牙利、尼泊尔、印度、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墨西哥、罗马尼亚等11个国家设立海外中国主题编辑部或出版中心,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成立首家以出版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外研社还深度参与各类政府项目,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指导和支持下,先后承接了中国—阿尔巴尼亚、中国—葡萄牙等7个中外互译项目;2018年在中宣部和外交部的指导下,外研社发起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发展至近50家,包括100多家单体出版社,促成200余项版权合作,举办多次国际出版交流活动。

  切实将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在工作实践之中,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未来,外研社将继续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出版使命,弘扬民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宣传党的思想文化工作、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华读书报》(2022年01月19日08版)

链接:https://epaper.gmw.cn/zhdsb/html/2022-01/19/nw.D110000zhdsb_20220119_1-0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