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汉语 生存交际》(第2版)系列教材暑期研修活动顺利举办
2022年8月23日,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的《长城汉语 生存交际》(第2版)系列教材暑期研修活动在线上顺利举办。
本次研修围绕新版《长城汉语 生存交际》(第2版)系列教材开展,共有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位国际中文教师参与。系列教材编创团队的重要作者、一线使用教材的资深教师及外研社国际中文编辑部的责任编辑从教材编创、教材使用、教学方法三个角度,与参培教师就第2版教材的有效教学进行了解读分享、教学示范与互动交流。
外研社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常务副社长刘捷在开班仪式上致辞。他表示,新版《长城汉语》对标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构建了系统的教学体系,同时注重融入当代中国元素,展现了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风貌。其立体化数字资源为当前国际中文教学要求更具灵活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示范,也为各国中文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了助力。作为出版单位,外研社将适应新形势,以教材促教学、以教学促交流,通过推动精品教材出版、组织教师培训研修为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尽一份应有之力。期望大家在交流中教学相长、互有裨益,收获知识、收获技能、收获方法,更收获智慧和友谊。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字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宋继华教授以“‘长城汉语’数字生态构建”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宋继华教授介绍了“长城汉语”数字生态建设的策略、模式和成果,提出问题导向、需求驱动、实践先行的创新发展理念。着眼于高等教育领域对数字化转型的新认识,基于“中文+职业技能”的蓬勃发展,“长城汉语”形成了具有一定理念与特色的数字生态建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十余年来中文数字教学资源发展的趋势和进程。未来,“长城汉语”研发团队将继续秉持助力学科建设、助推模式创新、助建生态服务、助帮品牌成长的使命,在数字生态建设方面坚持不断创新,多元发展。
长城汉语中心马旋老师展示了“长城汉语”平台满足多元线上教学的板块和功能,介绍了融教、学、管、测、评于一体的“长城汉语”国际中文教育软硬件基础平台。“长城汉语”平台不仅致力于满足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线中文教与学的需求,随着线上教学的规模化开展,平台始终坚持迭代和优化,持续以探索、淬炼、融合、创新的方式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多元发展。
外研社中国语言文化出版分社国际中文编辑部刘雪梅编辑从研发背景、理论基础、资源介绍、创新设计、教学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多元教学模式下的《长城汉语 生存交际》(第2版)系列教材的设计与应用,从故事线、单元结构等方面阐释了教材的创编理念,并结合实例对教材的创新点和应用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线下示范课环节,北京语言大学田靓副教授以《长城汉语 生存交际4》第七单元为例,对“长城汉语”在国内高校准中级中文课堂中的使用模式进行了阐释和示范,重点关注各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与贯连,强调通过问答互动等技巧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荷兰阿姆斯特丹应用科技大学陈宗琰老师以《长城汉语 生存交际2》第一单元为例,完整展示了海外院校中文课堂的教学全过程,指出非目的语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注意事项,分享了自己对新版《长城汉语》的使用心得。她表示,新版《长城汉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点、了解中国文化知识。
线上示范课环节,希腊爱琴大学网络中文课堂谭雪花老师以《长城汉语 生存交际1》“我喜欢大家庭”这一单元为例,通过对真实课堂的录屏,展示了“一对多”的线上课堂教学示范。“说吧!汉语中心”陈蕊老师以《长城汉语 生存交际3》“今天又是阴天”这一单元为例,展示了“一对一”的课堂教学示范,并从教学内容、目标、计划等方面对教学步骤与方法进行了详细举例和介绍。希腊爱琴大学网络中文课堂王颖老师以《长城汉语 生存交际3》“我有点儿感冒”这一单元为例课系统介绍、讲解了如何基于当课内容组织小班教学。
本次培训全面触及国际中文教学多种教学模式、教学场景,参与培训的海内外教师均感到收获颇丰,对外研社提供交流平台、组织本次线上培训给予好评。
外研社中国语言文化出版分社社长鞠慧主持本次研修活动并致闭幕词。鞠慧向参与示范课展示的老师致以感谢,并表示外研社未来将基于教学资源,推出更多、更丰富的研修活动,助力教师发展和教学效果提升。
2021年,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发起立项,外研社组织策划,推出了《长城汉语·生存交际》(第2版)。新版教材对标《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科学的分级体系、严谨的体例结构、与时俱进的话题内容、丰富多样的数字工具资源,构建了满足中文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智能生态学习环境。在教学实践层面,全球中文教师使用《长城汉语》多媒体课程,成功探索出了多样的教学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数字媒体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