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服务   >>  业界动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科学教育从好奇心到素养

日期:2022/11/29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数字报在2022年11月29日精品推荐专题中刊登了外研社品牌管理部主任李鸿飞文章:《科学教育从好奇心到素养》。

以下为文章全文:

微信图片_20221129125057

《科学教育研究手册(扩增版)》

○李鸿飞

提到科学,你会想到什么?

是耗资百亿美元的詹姆斯·韦布望远镜拍摄的第一批天文照片?是“玉兔”在月球上第一个脚印?还是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这些科学家?

科学诞生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刘禹锡寻访深山古寺所得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欢喜;是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磅礴;是毛主席化用李商隐《瑶池》中“八骏日行三万里”写就“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豪迈。

什么是科学?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外来词,这个词是从日语中引入的。最早是日本科学启蒙大师福泽谕吉翻译成“科学”的。康有为被认为是国内最早从日语中借用了这个概念的人,严复在《天演论》的翻译中也使用了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五四运动在中国广泛流传。

崇祯10年(1637年),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在江西南昌首印出版,里面有化学、农业、冶金业、造纸等知识。《天工开物》在欧洲被翻译成12国语言,传播甚广。有欧洲学者称,这本书“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在日本,这本书从17世纪末传入后,就火得一塌糊涂,不断被再版和重印。因为这本书,日本还曾流行过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将此书奉为“植产兴业”的指南。一直到了民国时期,这本书“出口转内销”。很多人通过日本刊行的版本“菅本”《天工开物》才真正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虽然书中记载的炼铜术比欧洲早了700年,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样能炼出铜,没人去追究这个关键的“为什么”。

在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

科学并不神秘。在世界范围内,所有基础研究的成果,都会以论文的形式表达,了解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的智慧,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精研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学习研究范式和方法,然后将科学应用于技术,科学的技术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

科学与教育相结合,培养更多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未来公民,是实现国家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起点。纵观全球,科技、教育、人才三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科技创新人才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全民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科技强国乃至综合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我国科学教育经过几十年发展,与国际话语体系、研究主题、技术防范充分接轨,在目前探索由学科知识教育向人才素质教育转型与融合路径的新阶段,势必需要借鉴国际上科学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同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致力于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在此背景下,《科学教育研究手册(扩增版)》经中国科普研究所牵线搭桥,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翻译出版。《科学教育研究手册(扩增版)》的英文版是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数学与科学教育系首席教授诺曼·莱德曼和美国密苏里大学科学教育系教授桑德拉·埃布尔集结科学教育领域国际顶尖学者对科学教育研究进行的全面梳理与回顾,是科学教育领域的智慧结晶、经典之作,汇集了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是一本综合性、系统性阐述科学教育研究方法和全面介绍科学教育领域研究的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卷,包含六大主题:科学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学习总论、科学学习中的多样性和公正、科学教学、科学课程与测评、科学教师培养。每个主题下包含3~13章,共44章,每章的作者都是各个研究领域顶尖的专家。下卷包括后两大主题,聚焦于科学课程与测评以及科学教师教育,共计18章。这部学术巨著以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为素材,对该领域已有研究进展进行了全方位回顾和综述。在文中既可以看到研究者在探索和回答科学教育研究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范式与方法,也可以找到科学教育中一些关键问题的答案,以及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该书的阅读过程并非都是轻松愉快,这和接纳新思路的思维历程也是一致的。在从好奇心到科学素养的教育之路上,多一些启发,也许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些许惊喜,那正是该书的价值所在。



文章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数字报

文章链接:http://dzzy.cpmj.com.cn/html/2022-11/29/content_55908_15553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