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新闻资讯

第五届中国外语教材研究高端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国家外语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隆重揭幕

日期:2023/09/23来源: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

2023年9月22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材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第五届中国外语教材研究高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数字化外语教材建设与研究:挑战与机遇”。教材管理和研究专家从宏观政策、理论方法、应用实践等多元视角,深入探讨外语教材建设的新方向,着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外语教材体系建设与创新。

“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基地”落成  推动外语教材高质量发展

论坛期间,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韩震、文秋芳,四川大学原副校长石坚和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基地”共同揭牌。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在致辞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北外将教材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把方向、强机构、担重任、出精品、重监管、改评价、设经费”等举措着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在教材研究与交流、著作引进与出版、人才培养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此次获批“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基地”,北外深受鼓舞,将继续以“教材育人、促学促教”为宗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材数据库建设、成果传播、社会服务等方面为中国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王定华教授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对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批“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基地”表示祝贺,并对基地建设提出了四点要求。首先,教材研究基地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基地建设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教材事业全局中的重要意义。其次,教材研究基地要明确定位,紧扣国家教材建设面临的重大需求与问题。既要服从于党和国家的意志,也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基地应有功能。再次,教材研究基地建设任务要落实到位,充分吸纳人才,全方位推进教材建设与研究,发挥好智库作用。最后,教材研究基地保障机制要到位,学校要高度重视,提供人财物全方位支持,确保基地高效运转。

教育部教材局  田慧生局长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祝贺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批重点研究基地,高度认可北外在教材建设方面所做出的成绩与贡献,并表示,两所大学应携手为中国外语教材建设共同努力,将教材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  李岩松教授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韩震认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材建设为我国外语教育做出重大贡献,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基地将与外语教材研究基地相互支持、交流与学习,共同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做出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  韩震教授

国家教材委员会外语学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对基地获批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教材研究者表示衷心感谢。她对基地未来研究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推进教材创新,特别是新形态教材的研发;二是推动教材与教学的良性循环;三是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教授

国家“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基地”负责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主任孙有中回顾了北外教材建设发展历程与所获成就,总结了中心在加强教材编写、推进教材研究、加大人才培养、促进学术交流与推动资源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与创新成果。他以基地建设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为主线规划未来建设思路,并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专项课题”,呼吁外语界同仁共同回答时代命题,推动建设中国特色外语教材体系和外语教材学科体系。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主任 孙有中教授

论坛设置6场主旨发言和2场圆桌论坛,围绕新兴交叉学科教材建设、外语教材创新与一流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育与外语教材等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外语教材建设与研究的新机遇与新路径。

打造区域国别学系列教材,为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指出区域国别学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北外适时抓住机遇,建设了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实现从区域国别研究到区域国别学的平台跨越。同时,他强调区域国别学系列教材应顺应时代之需、文明互鉴之需、教育强国之需、学科发展之需、外语院校创新发展之需。北外布局新时代区域国别学系列教材建设,力图实现团队融合、内外协同、全球参与,学科融合、问题导向、一以贯之,视角融合、本土资料、全球视野。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杨丹教授

坚持核心素养立意 促进教材改革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教授指出教材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教材改革要坚持核心素养立意。教材改革创新要明确根本要求,始终坚持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根本功能;厘清统一规范与自主灵活,共同要求与个性多样,相对稳定与与时俱进三组关系;将综合化教材内容体系、立体化数字化教材呈现方式、加强教材事业专业队伍建设以及转变升级管理手段作为教材改革创新着力点。

北京师范大学 申继亮教授

构建文化回应教材:机遇与挑战

美国西雅图学院孙以琳教授深入介绍了在建构文化回应教材(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Materials)中的思考、机遇与挑战。孙教授认为文化回应教学法能够通过增强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帮助他们发展学习和思维能力,并通过使用文化相关的学习工具使学生获得归属感。因此,在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及评估过程中实施文化回应教学法非常重要。孙教授详细讲解了编写教材时实施文化回应教学法的关键策略与挑战。

美国西雅图学院   孙以琳教授

未来教育 教材重构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讲解了基于学习元的新一代数字教材技术模型与流程,学习元是泛在学习环境下资源组织模型及关键技术,具有情境性、社会性以及进化性等核心特征。基于学习元的下一代数字教材技术模型应该有多态性、可监管性和生态性等特征,重构教材开发流程,建立适应性数字教材资源生产机制,并将革新数字教材监管模式与出版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  余胜泉教授

数智赋能 创新应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坚林教授指出数字赋能教材关键在于“赋能”,赋能在于为教材给予、补充、加强能力,使教学更加有效,使教学任务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陈教授明确了赋能的主体是信息技术,并回顾了历史上各个阶段互联网技术赋予人类的不同能力。最后,陈教授提出数字化信息技术要赋予教材延伸、完善和强化的能力。

上海外国语大学 陈坚林教授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北京外国语大学唐锦兰教授从在线外语教学设计与外语数字化课程建设实践两个方面,总结了提升外语数字化教材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唐教授针对不同阶段的语言学习者提出了不同外语教材的设计原则,总结了外语数字化学习活动的不同类型,并以多语种移动学习课程和虚拟仿真外语学习系统为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团队开发数字化课程的过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  唐锦兰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建华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欣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邓杰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杨健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杨莉芳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陈秀秀、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内容官兼高等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徐一洁分享了口译类、文学类、演讲类国家一流虚拟仿真课程的建设经验、新形态教材建设的理念与出版实践及新形态教材研究热点分析和未来研究方向,为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及新形态教材研发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顾曰国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黄居仁教授、东北大学肖桐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佐文教授、科大讯飞AI研究院竺博副院长围绕人工智能,特别是ChatGPT及其与外语教育、外语教材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交流研讨,对新时代外语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师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莲教授作大会总结,指出中国外语教材研究高端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深远,论坛形式创新、内容详实。她表示,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表达和建构思想、文化、价值、传统、日常生活。无论是传统教材还是新形态教材都传达着核心语言的意义,指导着我们的未来生活。本次论坛交流的思想观点、实践方案和前沿成果会成为后续外语教材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外语教材建设和创新发展的助推力。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外语界同仁要携手共进,为外语教材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论坛主旨报告和圆桌论坛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四川大学石坚教授,北京大学王丹教授,外研社王芳社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材处张文超处长、杨鲁新教授、张莲教授、许家金教授、夏登山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