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新闻资讯

向新而行,以智提质,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2024年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

日期:2024/08/05来源: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


1

8月3日,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顺利举办,近800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外语教师齐聚合肥,共商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新路径,共探数智时代外语课程育人新范式。本期研修班设置主旨报告和“教学之星”大赛两个环节。东华理工大学黄玮莹老师与万翠老师、哈尔滨石油学院王慧宇老师与樊明亮老师、郑州大学张雯老师与尚亚博老师分别代表团队荣获全国半决赛(英语类专业组)特等奖,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主旨报告

指明改革方向,引领教学创新


2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外语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推进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促进人才供需平衡,将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起来。陈老师表示要深入思考外语人才培养的转型路径,鼓励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培养拔尖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聚焦“三进”工作与外语教育中国家意识的培养,指出“三进”工作是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董教授分析了外语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分享了如何依托“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国家认知与认同意识,提升国际话语译介的能力,进一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培育能够承担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国际化人才。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姜亚军教授指出,当前高等外语教育正在向人才自主培养模式转型,对于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姜教授通过丰富的国际传播案例,对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创新提出指导建议。他提出外语专业改革应以“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卓越拔尖人才,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柴改英教授以“英语写作”和“学术规范与英语论文写作”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教师如何提升教学目标为教育目标,唤醒教育问题意识,促发理性思考,形成科学研究。柴教授指出,教师要热爱每一门课,投入每一节课,从教学目标、课堂任务、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认真钻研每一门课程的教法;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问题中寻找研究内容;要关心自己的学校,开展适合本校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校本特色。

3

外研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常小玲,外研社高英分社英语专业部副主任万健玲主持研修班开幕式及主旨报告。常副总编辑表示,高校外语教育处于关键转型期,外语教师应践行使命担当,注重知行合一,磨砺专业本领。外研社精心策划2024年暑期系列研修班,助力全国高校外语教师提升综合素养、增进育人智慧。同时,为打造“敢为、善为、有为”的时代强师,外研社创新教材形态,革新数智技术,强化国际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测评,为培养实战型外语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4参班教师交流学习精彩掠影

研修期间,参班教师认真聆听专家报告,积极互动,交流育人新智慧、探索数智教学新发展。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

AI赋能,激活课堂,提质增效


5

2024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半决赛(英语类专业组)于本期研修班举办。参赛教师团队依托精读、写作、跨文化交际等教材,基于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AI版进行比赛,充分展现了数智融合的创新育人实践。

扫描二维码查看特等奖比赛视频

6

东华理工大学团队依托《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写作1》,围绕记叙文写作技能“人物动作描写与具体动词的使用”展开教学,为学生撰写人物传记提供词汇层面的脚手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中国先进人物事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哈尔滨石油学院团队选取《高级英语1(第四版)》中的“文化认同”主题,通过选篇中“两床被子”的象征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认同”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借助U校园AI版中的智能学伴“子言”,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冲突和情感,进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郑州大学团队基于新形态教材《跨文化国际传播英语教程》展开教学,针对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污名化”报道,引导学生辨析该舆情的深层原因,掌握对外传播中的有效叙事策略;通过U校园AI版中的思维导图功能,展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成果与实践路径,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姜亚军教授、董洪川教授、外交学院副校长孙吉胜教授分别担任三场比赛的评委会主席,并在比赛结束后进行点评。

姜亚军教授强调,外语教学应从英汉比较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意识和跨文化能力。针对外语专业面临的挑战,姜教授指出,外语教师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上全面创新,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国际化传播人才。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具备严谨性和规范性,提升语言质量,避免基础错误。

董洪川教授对参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表示肯定,并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教学材料,完善教学素材;其次,应凸显英语专业的区别性特征,增加拓展阅读,融入人文经典,培养有思考、有深度、有思想的人;第三,数字工具的运用应自然融入教学,让数字技术真正为教学赋能,提升教学效果。

7-调整为和拼图专家一样的大小

外交学院 孙吉胜教授

孙吉胜教授指出,外语教学要聚焦语言、知识和能力提升,服务时代发展与技术变革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孙教授对参赛教师有效使用教材、积极探索数智融合、深入开展课堂互动表示肯定,也建议教师强化语言基本功,为学生树立典范;关注外语课堂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进一步探索如何科学、适切地应用数智平台和数字资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金利民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朝霞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胡杰辉教授分别担任提问评委。

8

金利民教授建议,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关注学生的真实问题,而不是流于表面,提醒参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实效。其次,要深入理解和贯彻教学理论,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开展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成果。金教授特别强调了团队合作和教材有效使用的重要性,建议参赛教师更加精准地把握时间分配,确保教学内容连贯衔接。

田朝霞教授从教学选材、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设定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首先,选材对于教学展示环节至关重要,应选择能够有效展示教学目的和学习成果的材料。其次,教学活动应以学习为中心,围绕清晰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根据学情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最后,田教授建议教师应不断夯实语言基本功,关注语言细节,提升教育质量。

胡杰辉教授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指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认知互动,以良好的认知互动促成情感互动,行为互动、认知互动、情感互动三位一体。此外,胡教授建议,教学目标应契合学生真实需求,教学材料选取、教学活动设计均需为目标服务;教师应关注教学评价,思考如何实现AI反馈与教师反馈协同互动。

9

参班教师观摩半决赛精彩对决,积极参与优胜团队评选,在同行教师的比拼、交流中启发育人新智,在专家学者的深入点评中思考教学优化路径。

10-调整为和其他拼图单张一样的大小

外研社高英分社英语专业部主任助理 赵兴华

研修班上,外研社高英分社英语专业部主任助理赵兴华介绍了英语类专业的教材及教学支持体系。外研社策划出版多套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精品教材,服务多元人才培养;持续开发专业方向教材,服务新兴学科发展。此外,外研社不断推进数智融合,创新教育生态。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AI版(点击查看功能介绍)[1] 全新升级,从教、学、评、管、研等方面为数智化教学提供一体化、全流程支持。

外研社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半决赛(英语类专业组)于智慧交融中圆满落幕,外研社期待继续与全国高校外语教师携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赋能智慧教学,创新教育生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外语贡献。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

全国半决赛(英语类专业组)

获奖名单

11


专题活动

国才面对面: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12-调整为和其他拼图单张一样的大小

北京物资学院 杨倩倩老师

为助力外语专业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建设,选拔、培养实战拔尖外语人才,此次研修班举办“国才面对面: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题活动,邀请北京物资学院教师、国才培训师杨倩倩,为参班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新思路。

国才考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为中国大学生研发的外语测评体系。杨老师围绕国才中级、高级、高端真题,阐释国才考试如何关注关键领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还原外交外事、国际职场等典型交流场合,引导学生开展各领域跨文化沟通,推动外语专业转型,实现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与实战能力相统一的人才培养。她介绍道,北京物资学院融入国才考试,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