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炬 翱翔致远——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第十、第十二党支部联合开展“从百年航空奋斗史看党的作风建设”专题讲座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5月16日下午,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第十、第十二党支部联合主办的“初心如炬 翱翔致远——中国共产党百年航空发展与创新”专题讲座在外研社主楼九层多功能厅举行。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著名航空史专家黄宁宁作专题报告,60余名党员同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学习,共同见证中国航空事业与党的作风建设同频共振的壮阔历程。会议由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第十二党支部书记罗凌主持。
百年奋飞彰显初心 六段征程淬炼作风
74岁高龄的黄宁宁教授以珍藏的百余张历史照片为脉络,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航空事业百年征程划分为六个历史阶段。当讲述东北老航校的创办事迹时,黄宁宁教授动情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航空发展历程中,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作为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难,用酒精代替航油,没有初教机中教机就直接上高教机等等,孕育了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前进”为核心的老航校精神。这一精神既是党的作风建设在航空领域的具体实践,更是中国航空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精神动力。
“生死一线间,抉择见初心”的终极奉献
在“自力更生,积累时期”的讲述中,黄教授重点介绍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感人事迹。郭永怀在从核试验基地返京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殉职。令人震撼的是,搜救人员发现,他与警卫员紧紧相拥,用身体保护住了装有热核导弹试验绝密数据的公文包。在生死关头,他选择以血肉之躯守护国家机密数据,用生命诠释了航空人的奉献精神。黄宁宁教授深情地说:“如果老航校精神是‘从零到一’的开拓勇气,郭永怀精神则是‘从一到无限’的使命传承。”
从追赶者到引领者:中国战斗机一到六代机的超越与创新
回顾我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黄教授系统梳理了从一代机到六代机的跨越式发展。他指出,这是一部从仿制起步到自主创新,再到局部领先,最终迈向全面超越的奋斗史诗。中国航空工业始终坚持“技术自主、体系创新、跨越发展”的核心理念,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赶超。精彩的讲述引得在场听众频频点头,会场不时响起赞叹之声。
在互动环节,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第十党支部宣传委员郭晓丹向黄宁宁教授提问:“在航空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您认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什么?”黄教授精辟地总结道:“中国航空人的作风,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勇于奉献!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一代代航空人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仰,在创新超越中永葆本色。”第十二党支部党员何晓阳就中国战斗机发展的关键技术突破路径提问,黄教授也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此次专题讲座不仅让“勇于奉献”的航空精神深入人心,更激发了外研集团党员干部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决心。活动最后,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第十党支部书记沈中锋在总结中指出:“这场讲座既是以史鉴今的生动党课,更是作风建设的实践动员。讲座让我有两点特别感动——既为航空人一代一代的坚持和奉献精神所感动,也为黄教授研究航空史的赤子情怀所感动。”
会后,党员们继续与专家互动,深入了解我们国家的军事科技发展的技术和实力,表示我们要把航空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跑道上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