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语出版业务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5年6月9日至11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25年外语出版业务专题培训班在京举办。来自全国17个出版社的200余名业界同仁参加本期培训。
开班仪式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利明,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院长李朋义,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兼会员权益部主任朱国鑫,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曼倩,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外研社副总编辑彭冬林出席开班仪式。
培训课程
本期培训课程围绕理论基础与政策解读、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人工智能赋能出版、出版质量管控提升四大核心专题展开,内容紧扣行业前沿,兼顾思想引领与业务实践。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曼倩深入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及实践要求。她指出,出版业应积极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
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主任、万邦同和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马浩岚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她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要顺势而为,借势发力,不断尝试技术赋能外语出版,以适应国际用户的新需求。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泽围绕大模型赋能教育出版为主题展开深入分析。他强调,数据服务是推动出版转型的关键所在。结合高教社实践,他分享了大模型在教育内容生成、服务供给与商业模式中的应用路径,为推动出版业实现模式重构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任倩从AI融入产品研发、AI提升工作效率、和AI时代管理思路等三方面介绍外研社AI赋能高等英语教育出版的实践。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编辑王小雯组织开展AIGC工作坊,带领学员深入体验外研AIGC平台及“数字人”生成等操作实践。学员们积极分享操作心得,展示创新成果,并针对AI在出版实际应用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
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丁毅从短期、中期和长期视角系统分析AIGC技术对出版业带来的结构性变革。针对AI应用引发的内容幻觉、版权归属和意识形态等关键风险,他结合国际典型判例,倡导建立包括平台责任、创作记录和独创性声明在内的系统化应对机制。
外研社编务中心副总监、质管部主任韩丽霞指出,AI时代,编辑把关人的角色依然不可缺失。出版从业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切实守好内容安全关。通过剖析出版物常见不规范表述及处理方法,提升学员对内容质量问题的辨识能力和处置能力。
培训结业仪式上,彭冬林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外语出版工委致力于凝聚行业力量,把握人工智能时代赋予的机遇,构建合作共进平台,促进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培训坚持“守正”与“创新”并重。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守政治与意识形态底线,同时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推动外语出版高质量发展。
为表彰培训期间表现优异的学员,外语出版工委秘书处赠送《亲历世界出版50年: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理查德·查金自传》,鼓励学员在守正创新中增强行业使命感,为中国出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培训反馈
满意度调查显示,参训学员对培训班总体感受满意度99%,对专家阵容、课程设置和授课质量满意度98%。学员普遍反映课程内容兼具高度专业性与实践指导性,对提升理论素养和数字素养均带来了显著成效。
外语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23年11月,在中国出版协会的领导下,秉持服务会员、促进交流、推动创新的宗旨,根据出版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不断提升外语出版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为出版行业的繁荣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