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研动态   >>  新闻资讯

雅言传经典,四海共诗声——2025海外中文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研修活动圆满结束

日期:2025/07/01来源:中国语言文化出版分社

2025年6月28日,随着《共话中国情》的深情朗诵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回荡,为期七天的“2025海外中文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研修活动”正式落下帷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百名中文教师,以诗为媒,以墨为桥,在诵读中感悟声律之美,在书写中体察笔墨之韵,在讲解中领悟经典内涵,共同探索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推动文明互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经典为舟,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主办,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以“诵写讲”三位一体的研修模式,为海外中文教师搭建了一座联通古今中外的文化桥梁。

结业仪式上,来自斯里兰卡的卫子樱引用“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表达了文化交流的深刻意义。他动情地说道:“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文教师,也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中文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也让我们的眼界更广。”

来自越南的阮宝玉深情地引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跨越空间的友谊与文化交流的情感。来自阿富汗的杨乐则表示:“中文,早已成为并将永远是我终身学习的挚友。我梦想有朝一日,能将中国的经典著作和深邃思想精心翻译成我的母语,跨越语言的河流,让更多的阿富汗同胞领略中文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来自缅甸的杨香涤分享了她完成研修后的感悟:“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汉字,更要让他们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不仅要让学生诵读诗词,更要让他们感受诗词中的情感与智慧。”


当多元文化在此交融,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已然超越了时空界限,在每位学员心中播下了文明互鉴的种子。正如一位学员所说:“我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责任与使命。”


声动千年,诵读传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朱卫东以《声情入诗:中文课堂的古诗词诵读与审美教学》为题,示范如何用声音赋予古诗词跨越时空的感染力。中国传媒大学杨蔚老师则以有声语言表达与教学感染力提升为主题,带领学员在抑扬顿挫间触摸中文的音韵之美。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苏曼表示,这次课程不仅让她更加喜爱中国诗歌,还深刻体会到中国经典的文化魅力。越南学员邵氏兰香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历,在课程结束后,分享了她对《蜀道难》的独特感悟:“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中蕴含着巨大力量。当我们有了这种力量,群山便不是阻隔,而是风景。”学员们感叹,原来中华经典诗词的平仄起伏里,藏着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项延续性品牌活动,海外中文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研修活动近年来持续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中文教师。活动现场播放了2023届学员的寄语和祝福视频,西班牙新起点中文学校校长杨梅姬说:“两年前的研修活动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活动中,我完成了人生第一部‘诵读作品’。通过深入学习中华经典,不仅全面提升了我的语言教学能力,更让我坚定了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当中华经典的声音密码已镌刻心间,中文教师们对声韵之美的领悟、对文化传承的思考,都将化作未来课堂上的璀璨星光,点亮学子们探索中华文化的大门。


墨舞丹青,书写载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汉画专家许兰武老挥毫泼墨,演绎书法如何成为“华夏故事的无声讲述者”。他用一幅幅饱含情感的书法作品,展示了汉字的笔画之美和内在精神,让学员们明白书法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文化的表达、历史的承载和思想的传递。学员们提笔临帖,在方寸宣纸间感受“一笔一画皆春秋”的厚重。北京画院专业画家李凤龙教授以篆刻艺术为引,揭开“金石千秋”的文化密码。在李凤龙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亲手创作篆刻作品,从设计印文到雕刻印石,在刀与石的碰撞中,体会到这小小的印章所蕴含的汉字最原始形态之美,领悟到篆刻艺术中蕴含的匠心精神与文化传承的责任,触摸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悠远传承。


当墨舞丹青跃然纸上,书法与篆刻的艺术之美已深深融入每位学员的心中。学员们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诉说感悟:“‘日’温暖我的心房,‘月’照进我的故乡,‘山’承载我的希望,‘火’点燃我的梦想。”正如一位学员所说:“书法与篆刻让我明白,汉字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象征。作为中文教师,我有责任将这种美与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知行相济,理实相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蒋文燕以“诗意中华”为纲,梳理经典文本中的文人雅趣与哲学智慧。芳草地国际校国际部课程负责人陈昕结合真实中文课堂案例,阐述如何立足学生差异,进行有效教学,创设丰富、有梯度的课程与活动体系。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让学员们直呼“每一节课都是教学灵感的源泉”。


在实践教学环节,学员们走入北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和国子监,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开展沉浸式文化体验:北外世界语言博物馆的互动展陈,让多元语言文化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国子监的千年文脉,则以其庄重的殿宇碑刻,诉说着中华教育的历史厚度。这种古今对话的独特体验,为学员们提供了跨文化教学的新视角。



资源赋能教学,经典传扬世界

除了课堂上的理论与实践,丰富的资源支持也为学员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宣教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庹迎香向学员介绍了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特别是其中中华经典资源库、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等资源,并表示将持续推进资源平台建设,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和语言文字交流合作。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向学员赠送了外研社出版的、体现纸数融合特色的“必背古诗文诵读”丛书。基地主任、外研社总编辑刘捷表示,希望通过构建经典教学的“资源库”,打造经验交流的“朋友圈”,培育文化传播的“种子队”,帮助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经典、讲述经典,让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世界各地绽放光彩。

这些持续的资源支持将帮助中文教师更高效地开展中华经典教育,让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美好在全球课堂中生根发芽。


成果丰硕:从“薪火相传”到“星火燎原”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以多元形式展示了研修成果,精彩纷呈的表演彰显出他们对中华经典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当《逐梦》的朗诵声响起,教师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诠释了“育才启智、化雨润心”的教育初心,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深情热爱;《跟着唐诗游中国》通过经典诵读与镜头语言,带领观众穿越中原、江南、齐鲁、巴蜀、岭南、西域等地,开启了一场壮丽的山河之旅;在《共话中国情》的表演中,学员们将书法与绘画展演融入其中,更用声音诉说着对中文的深情,“假如我是一条河流,我要把中国的文字,带到我生长的故土”。 各国学员还以本国和本民族的歌舞献上真挚祝福,不同文化在此交融,奏响了文明互鉴的和谐乐章。


汇报展演不仅是学员们研修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对中文教学使命的深刻表达。在学员们的感悟中,中文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中文是一条路,从中国出发,通向世界;中文是一座桥,从心通向心,从梦走向梦;中文,是我们心中的光。是穿越万里之后,在课堂上发出的‘你好’。是一笔一画的‘山水情’,是一词一句的‘文化梦’。”正是这份初心与热爱,让学员们从“薪火相传”走向“星火燎原”,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美好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这场以雅言传经典、以诗声共鸣的研修活动,已在每位学员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让中华经典在四海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