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拓新,融通共进,构建外语新生态
——外研社2025年全国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
8月1—3日,全国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举办,600余名教师齐聚江城武汉,共商数智时代外语课程育人新方案,共探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本期研修班设置主旨报告、“教学之星”大赛和“高等外语教育服务创新发展交流”三个环节。研修期间,参班教师在专家报告中更新教育理念,在赛事观摩中借鉴教学经验,在互动交流中拓宽教研视野,在守正创新中探索英语类专业发展新方向。在“教学之星”大赛中,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曹子昀老师和汤嘉惠老师、昆明学院张茗沁老师和赵瑾老师分别代表团队荣获特等奖,晋级本科英语组全国总决赛。
扫码回顾研修精彩瞬间
西安外国语大学 吴耀武教授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吴耀武教授深入剖析了当下外语学科发展之困及破解之策。吴教授指出,在百年变局与技术革命交织的背景下,外语学科应细分领域、拥抱科技、敢为人先,走特色化发展、融合发展、改革创新之路。西安外国语大学积极推动学科转型,构建“需求牵引—学科支撑—服务赋能”的协同发展机制,打造“语言+方向+人工智能应用”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促进外语专业融合创新发展。在国际传播实践方面,吴教授特别强调,优质翻译应实现作者意图与读者认知的双向贯通,追求形神兼备、意蕴相通,以此提升国际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外交学院 孙吉胜教授
外交学院副校长孙吉胜教授结合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指出,外语学科正处于转型关键期,需顺应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语言优势,产出具有外语学科特色的高质量区域国别研究:应以语言为切入点,深化基础研究和态势研究;借助语言研究,深入研究与语言直接关联的问题;聚焦相关问题的具体语言研究政策来源与演变;通过深化具体国家的文化研究解释国家或地区行为;聚焦科技变革对话语研究的影响;利用语言学先进研究方法,创新区域国别学研究方法;依托语言进行交叉学科研究,拓宽研究议题。
湖南师范大学 曾艳钰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聚焦外语教育学视域下外语教师文学素养提升做报告,她指出,将文学素养培育融入教师核心素养体系、创新文学教学模式,对推动外语教育理论创新和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教师文学素养培养需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在实施路径上,应优化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夯实文学素养培育基础;利用在线图书馆和公开课等数字资源,拓展文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融入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创新文学教学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 田朝霞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田朝霞教授围绕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分享见解,她强调,在“速成社会+AI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应兼顾传承与突破,以批判性思维驱动专业核心能力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深层语言驾驭能力、人文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AI工具驾驭能力与伦理意识、对抗“速成”的长期价值创造能力、快速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从而使英语专业学生真正形成“深度探究”的思维习性,学会追问、辨析与反思,成为“速成时代的跨文化深度沟通者”和“AI浪潮中的人文掌舵者”。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 赵兴华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英语专业部主任助理赵兴华介绍了英语类专业教材及教学支持体系。外研社坚守教育初心,构建立体多元、分类卓越的教材体系,对标国家和行业需求,服务多元人才培养;创新数智发展,开发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AI版和AI数字教材,为外语教师开展数智融合的外语教学提供助力。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 任倩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 万健玲
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社长任倩和英语专业部副主任万健玲主持研修班开幕式和主旨报告。任倩社长表示,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外语教育大有可为,高等外语使命在肩。外研社秉持“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深化教育理念、完善教材体系、构建数智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完善教师培训,助力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外语教育体系。本次培训汇聚学界专家对学科与专业改革的前沿思考,展现英语类专业不同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引领教师跨越边界,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开拓创新,推动英语专业转型发展。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
善用教材,培养国际传播人才
2025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以“外语教材的有效使用:讲述中国,沟通世界”为主题,引导教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有效运用数智技术,提升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效能。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团队依托《高级英语1(第四版)》,实施“立足教材—穿透教材—跳出教材”的递进式教学,在对教材文本结构、语言形式及叙事风格进行精细化解读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叙事的平行文本,开展对比阅读,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价值,激发用专业叙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使命感。昆明学院团队依托《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2(第三版)》,通过问题驱动、实践体验、多元评价、语言融合、德育渗透与延伸任务,构建“语言能力—批判思维—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框架。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入数智技术,使用U校园AI版、iWrite智能写作平台、数字人互动视频、AI智能体模拟对话等,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
扫码查看特等奖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团队比赛视频
扫码查看特等奖昆明学院团队比赛视频
赛后,评委会主席吴耀武教授、孙吉胜教授与提问评委张欣教授、田朝霞教授对参赛团队进行点评。四位专家对参赛教师创新的教学设计与生动的教学展示表示肯定,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建议。
吴耀武教授表示,参赛教师深入挖掘主题、细致分析文本,将课程思政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通过科学设计,切实提升育人成效。吴教授同时建议,教师在使用数字化技术时应以服务教学为目标,避免盲目、生硬使用数智工具;在课堂导入环节要注重以生动、鲜活的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在提问环节应注重以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互动效果。
孙吉胜教授对参赛教师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表示肯定,对中国元素的创新融入和数智技术的有效运用表示赞许。同时,她提出以下建议:采用演绎式教学法,在课程导入环节清晰明确地呈现教学目标;问题设计应体现高等英语教学的高阶性,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要深化育人内涵,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使其具备与AI时代对话的核心竞争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欣教授
张欣教授对参赛教师的勇气、热情与执着表示赞扬,肯定了各院校参赛团队深厚的教学情怀和严谨的教学设计,认为大赛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标。张教授表示,各团队立足不同类型课程,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生动展现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真正做到了铸魂育人、润物无声,充分彰显了英语专业教师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田朝霞教授肯定了参赛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同时为参赛团队提出四点建议:教学设计应突出主线,聚焦核心目标与重点内容;教学展示应选择最具示范性的精华片段,以充分展现教学设计特色,而非简单压缩完整课程;问题设计要基于学情分析,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环节,突破学习难点;教学材料制作要注重细节规范,从体例格式到图文搭配都应体现专业性和严谨性。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
全国半决赛(英语类专业组)
获奖名单(第1赛场)
特等奖获奖团队与颁奖嘉宾
一等奖获奖团队与颁奖嘉宾
二等奖获奖团队与颁奖嘉宾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
全国半决赛(英语类专业组)
获奖名单(第2赛场)
特等奖获奖团队与颁奖嘉宾
一等奖获奖团队与颁奖嘉宾
二等奖获奖团队与颁奖嘉宾
双向赋能 共育未来
——高等外语教育服务创新发展交流
在8月3日举行的“高等外语教育服务创新发展交流”环节中,参班教师齐聚交流区,充分交流教材使用心得,深度体验多元数智平台,共同分享教学研究经验,携手推动英语类专业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专题活动
知行合一:让实践始于第一课堂——“国才面对面”
安徽师范大学 林绪芹老师
在本期研修班的专题活动中,安徽师范大学林绪芹老师分析了外语专业在新时代发展中的独特价值,指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才考试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提供了实践路径。国才考试突出实践导向,还原各类国际职场交流场景,使学生在外交外事外宣外经贸工作一线实践场景中,以发言交流、方案撰写、谈判决策等任务形式,有效开展跨文化沟通。基于设计理念、任务逻辑与评价维度,国才考试还与高校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提供以“外语+专业”为特色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院校充分发挥外语优势,培养学生的国际职场沟通能力与全球竞争力,成为扎根中国大地、通晓国际规则、胜任国际事务的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活动还介绍了人文社科多语种国际出版平台(HSS Online),该平台为教师提供语言与教育、跨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丰富学术期刊资源及前沿资讯,赋能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