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职业教育外语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职业教育外语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2025年职业教育外语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在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望京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教学教材处副处长王艺雯;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常红梅教授;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京津冀职教改革示范园区管委会成员田宏忠研究员,副院长李永生研究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编辑刘捷出席活动。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100多所职业院校的两百多名外语教师参加了线下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专家报告、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经验分享、教学名师团队课程示范展示及研讨交流等环节,旨在推动职业教育外语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
王艺雯致辞
在致辞环节,王艺雯表示,本次职业教育外语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举措。自2020年启动以来,活动已连续开展六年,今年的活动覆盖19个专业大类,规模创历史新高。她强调,外语课程思政要聚焦国家战略,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引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服务国际交流,同时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推动思政元素自然渗透于专业教学全过程。
常红梅致辞
常红梅教授指出,外语教指委高度重视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严格按教育部要求组织专家遴选、示范课程展示等环节。活动聚焦新版职教专业教学标准宣贯、课程思政说课展示与示范教学,并邀请国家级思政名师团队分享经验。她强调,外语学科具有跨文化传播特殊性,需在思政建设中突出中国声音传播、借助人工智能工具促进课程思政元素与外语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外语教师应关注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形成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实践成果。
田宏忠致辞
田宏忠表示,作为承办单位,学校立足首都发展定位,以京津冀职教改革示范园区为依托,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级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他强调,外语课程思政要注重价值塑造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真实职业情境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他希望,本次活动成为全国职校外语教师交流互鉴的平台,共同探索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刘捷致辞
刘捷指出,多年来,外研社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通过教材研发、教师培训、专业赛事三大抓手支持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近年来推出多套国家级规划教材,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并增设“课程思政案例专项赛”,推动思政育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他提出,本次活动将有效助力职教外语教师提升思政教学能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李冬梅主持致辞环节
致辞部分由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黎明职业大学副校长李冬梅教授主持。
林妍梅作专题报告
在专家报告环节,北京联合大学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副主任林妍梅研究员作题为《大思政视角下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与系统推进》的专题报告。她系统梳理了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以来课程思政建设的演进脉络,指出当前已进入“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大思政”一体化深化阶段。讲座重点阐述了OBE成效导向教育理念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强调通过“0123456工程”实现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并提出构建可衡量、可追踪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林妍梅指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能力重构,课程思政须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通过真实课堂效果检验思政成效,避免形式化评价,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邵红万作专题报告
扬州职业技术大学邵红万教授以《“贯标”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探索与思考》为题作专题讲座。讲座系统梳理指南研制全流程,从政策文件研读、行业需求调研到框架编制、实践反思层层深入。指南基于对全国111所院校的深入调研,旨在破解课程思政在目标、内容、方法维度的“三重压力”。邵教授介绍,指南构建了“宏观定方向、中观明路径、微观重落地”的清晰框架,通过“8+4+N”体系化设计,为教学目标设定、四类课程分类推进及教学成效评价提供了标准化、可操作的实践范式,有效引导教师从“标准执行者”向“育人攻坚者”角色跃升,为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
孙川作专题报告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川教授以《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为题开展专家讲座。讲座系统梳理课程建设路径,提出“一体两翼三段四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融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政素养培养,通过“学—思—践”三段式策略及“分析—设计—实施—升华”四步法落地。同时分享教师能力提升、跨学科教研等经验,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复制范本。
朱伟芳主持专家报告环节
专家报告环节由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朱伟芳教授主持。
院校代表进行示范展示
下午的展示活动由来自全国的五所院校代表展示课程思政创新实践。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教学团队展示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授课内容紧扣专业学生实际,充分体现了“岗课赛证”融通,体现了语言技能训练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强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和提升。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展示的《职业素质英语》课程根植“价值聚合、精准融合、多元整合”理念,探索高职英语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充分体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赋能专业”的育人实效。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展示的《公共英语》课程分享如何将“科技”与“延安精神”融入语言学习,讲述中国绿色故事 ,实现语言学习、技术应用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学团队分享的《综合英语》课程创新融合“科技向善”与全人教育,体现了从语言学习到文化自信、从技术能力到责任担当的升华,为培养能讲好中国技术故事的国际化工程师提供了创新范式。东营职业学院教学团队展示的《实用英语》课程中,以“产出导向法”为教学主线,依托真实商务情境,将语言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围绕有效沟通、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展示团队都强调了“真实情境”和“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借助AI智能工具,通过设计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价值观熏陶,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王月会主持课程示范展示活动
课程示范展示活动由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外语与学前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月会教授主持。
王朝晖作总结讲话
总结环节中,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王朝晖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在顶层设计、专家引领与教学示范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以“五个一”精辟概括了五组展示作品的共性优点,即聚焦一个核心主题、贯穿一条任务主线、创新一套多元评价、融合一组智能技术、形成一批可推广成果。王教授指出,未来需在深化跨专业协同、完善科学评价体系、构建研训赛展闭环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共同将职业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推向新高度。
本次职业教育外语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是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重要举措,为全国职业院校外语教师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活动通过专家引领、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和经验交流,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外语课程思政“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等关键问题,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同时,活动也展示了各院校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