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2022年中国K12英语阅读教育研究报告
P. 76

第二部分  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报告



          是可行的,所得分数可以作为大学录取、资格选拔、水平确定等重要决策的依据。

               年   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
          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试用)(第一版)中,正式提出了高考写作新题型——读后续
          写和概要写作,两种形式在不同考次不定期交替使用。新课标提出了对英语学业水
          平考试和英语高考写作部分考试形式的建议,包括故事续写、看图写报告、命题作
          文和概要写作四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除命题作文以外,其
          他三种形式均涉及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综合考查。迄今为止,两种读写结合任务已
          在各省市的日常练习中频繁出现,也在浙江、上海、山东、海南等多省市的高考中

          出现。这一转变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读写结合在基础教育阶
          段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3. 读写研究践行英语教学改革理念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一般都将听、说、读、写视为语言教学中四种不同的
          技能,采用分立的教学和训练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传
          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西方语言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
          般是分立的(/FMTPO   $BMGFF      )。   世纪    年代开始,以语言技能“分立”
          测试为标志的标准化语言测试进一步强化了读写技能的“分立”教学,并且随着评
          价工具的开发和评价技术的不断完善,语言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越
          来越被割裂,读写分立的教学越来越明显(牟金江,    )。对四项技能的单独

          训练固然可以提升学习者某一类技能的水平,但是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忽略了
          这几项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利于不同能力之间的迁移学习。

             过去的三十年中,我国外语教学过多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语言的文
          化意义和思维功能(文秋芳、周燕,    )。外语教学出现了重语言的工具性、

          轻人文性的倾向,导致在教学的内容上,缺少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挖掘;
          在教学方式上,重视听说、忽视读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违背了外语教育的规律(张
          绍杰,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年版)》提出,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各种语
          言技能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可能同时使用。因此,在

          设计听、说、读、看、写等教学活动时,教师既要关注具体技能的训练,也要关
          注技能的综合运用。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要将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

                                                                                  71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