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2年中国K12英语阅读教育研究报告
P. 79

2021 年中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3. 读写结合教学在不同学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受教育政策、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小学、初中、高中读写
          结合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相对来说,初高中段教师对读写的认识更加深入,教
          学探索更具多样性;小学段读写结合教学主要体现在浅层的主题上的联系,任务设
          计简单。



             小  学        读写结合的任务在主题上有所关联,写作任务的设计相对简单。

                       教师更加关注给予学生反馈,比如自评和同伴互评;写作任务与阅读任务的
             初  中
                       联系大多为话题和结构关联。

             高  中      主要聚焦读后续写、概要写作等题型的训练。

                              图 2-1:各学段读写结合教学的典型特征

             4. 读写结合教学仍有改进空间


             由于对阅读、写作乃至读写结合等关键概念的认识有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尚未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优势,产生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改进教学:


             第一,加强对阅读和写作的认识。部分老师简单地将阅读等同于词汇学习、做
          阅读理解题。因此,在阅读环节,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通读文章,然后完成选择、
          判断、完形填空等题目,比较关注对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忽视对
          学生阅读策略运用的指导和多元思维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将写作等同于遣词造句,
          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指导更多侧重语言形式的规范,忽略写作内容和思想的建构,学
          生习作同质化现象严重。


             第二,读写教学需要整体的目标设计,读和写的任务需密切关联,对于读写结
          合如何提高学生整体认知和批判性思维仍需深入探索。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
          写作输出过程中使用的知识与阅读主题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内容不一致,使学生
          的写作偏离方向,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袁莉,    )。课堂仅仅是从活动形式上
          体现了阅读和写作,缺乏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如阅读课后布置写一篇作文,但作

          文与阅读内容完全不相关。也有教师在教学中尝试整合读写,从阅读中的词汇句型、

     74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